最近與同事相約,每星期抽一晚放工後,到公司附近的籃球場打籃球。
記得上一次熱衷於打籃球的歲月,便是小學與初中的年代。那時每星期都會到樓下的籃球場打波,與不認識的陌生人鬥波等等。之後上了高中,開始文靜的歲月,專心讀書學習,自此慢慢放棄打籃球,直至現在。
說回現在。雖說是打籃球,但其實只是射波而已,就算是鬥波也沒有年少時那樣拼命。說到鬥波,每當進行one on one或two on two比賽,我也很快便沒氣了。我心想:難道我真的那麼不濟?我起碼也是馬拉松中跑半馬之人!可是,事實就是,打籃球講求的是持續的爆炸力,而我以往只是鍛練著自身的耐力,所以沒有爆炸力,走了幾個籃便上氣不接下氣了。
這讓我想到了慢熱。
打籃球的我不能與人鬥快鬥爆炸力,因我只有耐力──慢慢磨;時間愈長,我愈習慣當下環境,我的投籃變得愈有水準。別人眼中的我也是如此:除非我遇到有緣人,一般我對新相識的人也是冷漠的。工作中的我更是如此:絕不能快快上手,而要給時間慢慢浸淫,讓自己了解工作後才能做得得心應手。
其實,我極想改變這樣的自己。在這個急速改變的社會,凡事也是來去匆匆;時間流逝之快讓你絕無空間去慢慢適應,不然你將落後於別人,最後被洶汰遺忘。
這是現實,這是悲哀,而這正正是當下的生存之道。要在汰弱留強的世代生存,有耐力之餘,也需要有快速適應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