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rsuit of Success(五):風險與責任

2012年3月30日的學習
-來源:公司同事E

每月,我除了要負責計算sales的人工外,還要負責verify某些data,以確保data的準確性,不會出現「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情況。在verification的過程中,我需要其他部門的同事提供協助,以他們的專業意見作佐證,支持我的verification。

可是,其他部門的同事有他們要幫的事情,總不可能期望他們即時提供協助,結果,等待他們的時間往往成為極大的成本。有鑑於這情況持續了數月,我便致電向他們查詢,我是否有能力做到他們協助我們做的事?換句話說,我是否能繞過他們的協助,自行完成整個verification?

事實上,他們的專業意見主要是分辨當client轉換service時,某些service的增減是否被許可?討論過後,我了解到我也能應用他們所用的方法分辨對錯,這使我非常雀躍,因為這樣的話,verification的時間成本將能大大降低。

可是,當我向同事E說出情況後,他表示我可以嘗試應用他們的方法去支持verification,但最後一定要用他們confirm的結果作支持,因為:
一、他們比我們了解那些分辨方法。
二、我能否可以確保,當對方的分辨方法在變時,我能否即時知道,以確保我的分辨結果與他們相同?
三、以前他們提供專業意見,錯誤的風險由他們所負擔;若改以由你來分辨,風險便由我們承擔,你認為我們部門主管會願意承擔這種風險?你又認為我們部門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
四、時間成本的減少,是否真的能outweight出錯的風險?

最後,他補充了一句:「每個部門都有他們的責任;現在我並不是推卸責任,只是我認為對方也有責任為我們提供協助,護是他們當初向我們承諾會做的。」聽後,我感到他有他的道理,只是很多時候,我習慣了自己做事,不敢麻煩別人,只求我幫別人而非別人幫我,才有希望獨自完成verification的想法。

但是,在我內心心處,不時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責任要被分得那樣清楚?就像上一篇文章一樣,回答問題也要答得那樣清楚,別人想要A便要不能回答B(而B不是離題,只是正常回答A之後的補充)?還是說,我正在無限上綱,小事化大,因為一直以來,世界便是這樣運作,只是愚昧的我沒有發現?」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