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常下雨。從天文台網站得知,一道低壓槽在持續影響沿岸,令本港的天氣變得不穩定,間中有大雨及狂風雷暴。沒有雨的清晨,往往不代表我們能棄傘出門;事實是,在你不想帶雨傘出門的一天,烏雲和雷雨便會悄悄向你逼近。
「不下班便不下雨啊!真惱人!」上司Roy一邊收拾案上文件,一邊埋怨地說:「相心,你有帶雨傘吧?」
「沒有啊!今天出門時雖是陰天,但沒有下雨,於是便沒有帶雨傘。現在不知怎辦?」我苦惱地回答。
「趁當下還是細雨紛飛,你快跑到樓下巴士站吧!不然之後雨勢漸大,你便要變成『落湯雞』了!」轉眼間,上司Roy已收拾好一切,準備離開。「或者我可借你我那放在公司的雨傘一用,明天還給我便成。再見。」語畢,他便箭步離開。
我看著那掛在上司Roy桌旁的雨傘,再看看窗外漸大的雨勢,心感躊躇。看我只是借把傘子已猶豫不決,那一間公司要向銀行貸款,豈不是要考慮更多東西?可是,它們都是非不得已才向銀行貸款──又有多少間公司的股東有足夠的自有資本融資?若果公司的資金短缺,非旦會減慢公司的成長,還會影響其生意額。
可是,一間公司又不能完全依賴外部融資,因為其承受還款壓力可會令它在一夜之間倒閉。基本上,只要它們清楚知道自己的貸款需要,便能避免借得太多。一般來說,一間公司的信貸需要可分為營運需要及貿易需要:營運需要當然是指應付每月的營運開支,例如燈油火蠟的費用;貿易需要則是要計算在貿易周期內(即採購、存貨/生產、銷售的流程),資金流出及回流的時間。
從書本上學到,要計算資金流出及回流的時間,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Cash Operation cycle = inventory days + receviable days – payable payment period
inventory days = average inventory / cost of goods sold x 365 days
receivable days = trade receivable / credit sales x 365 days
payables payment period = trade payables / credit purchases x 365 days
之後便簡單地按比例計算該段時間所佔的銷售額為多少,就是一間公司所需的平均貸款額。當然,這沒有將淡旺季及其他經濟因素計算在內。
當然,要向銀行貸款還要考慮的事多得很,例如要確保自己的槓桿比率及借貸比率不會太高。
看到窗外的雨勢漸大,我看還是借走上司Roy的雨傘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