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陣子曾經熱衷於閱讀一些關於危機管理的書籍,內容總是有關一些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而面臨倒閉的結局,卻因為一些空降的CEO的才能為公司化險為夷。那些CEO的一貫做法是,將公司以往的營運方針和策略全部否定及排除,再加入新元素及新點子,為公司創造一個新形象。現在想來,那不就是畢加索的破壞與創造的思想嗎?
每當我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我也會感到興奮,因為那個CEO像是英雄及醫生的結合體,成功幫助公司逃離倒閉的悲劇收場。那一刻,我對於CEO的破壞與創造的思想感到雀躍,並全全承認這種想法的效果,直到我被兩為上司否定那破壞與創造的思想。
「我們不要被社會的傳統伽鎖綑綁著…世界正在不斷改變,我們也要不斷接受改變。」這是西方人的想法,也是叻Sir一直強調的想法。在我看來,這與破壞與創造的思想並無不同。看來,西方人比起東方人更能接受這一套思想?還是說,只有升華到某種階級,我們才能接受這種思想?
我的前老闆及現任上司否定我的想法的原因在於,每件事情也有其一貫的做法。那些做法以被創造及一直被使用,足以證明它們是恆之有效,這就是它們一直存在及不被取締的價值。假如我那破壞與創造的思想為那些事情帶來改變(即便是有限度的改變),也會為事情本身及涉及的人帶來重新適應的不便(假如我的改變帶來成功)或失敗的風險(假如我的改變帶來失敗),所以他們並不希望我帶來那些變化。
這是正確的想法?我們的世界不是一直都在變化嗎?難道我那破壞與創造的思想所衍生出的改變是不必要的改變,所以被否定?我並沒有將過去全盤否定,只是在那之上加點調整及變化。他們看似未有認真衡量過我的改變帶來的果效便將之全盤否定,我為此感到大惑不解。
「你試想一下,當你把編寫的Excel Template交到你的下屬的手中,結果他將之改成別的模樣,那verify他的工作的你,又會樂於接受嗎?」這是上司Roy當時的follow-up questions,而我心中的答案是:「如他改得更好,帶來更大效益,我當然樂於接受,即使我可能要重新適應那Template。」但我當時沉默不語。
我完全理解我的前老闆及現任上司否定我的理由,但我覺得人若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便要接受隨時隨地去作出改變及接受改變。
畢竟,我們都是活在充斥著破壞與創造的世界之中。
對於畢加索的破壞與創造的思想受到世界的肯定,我感到欣慰──起碼,這個世界並不是全都是我這種不懂藝術、不明畢加索的畫與小朋友的畫的分別的人。同樣地,我也為西方人對於改變總是樂於接受感到高興。但對於不能全盤接受破壞與創造的思想的人,我卻未有感到失望,因為這也證明他們重視前人的經驗及工作,所以不會隨便接受突如其來的破壞與創造。但是,正如一句老生常談所說:「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地改變。」,我們必須要學懂接受破壞與創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