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每一份試卷的Learning Pack的內容太豐富,以致考生不能在好好學習之後便去應試,並在考試之後慢慢忘記內容。這究竟是厚厚的Learning Pack的設計(更甚的是QP考試的設計)上的問題,還是考生的個人問題?
若果以一個生存在殘酷現實的自私鬼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會毫不猶豫地將這個代表責任的皮球拋到HKICPA的手裡:
「對我們來說,影響一個人能否成功學習,除了要看那人的學習能力之外,還要看他把多少時間放在學習當中。」
這裡,自私鬼說出了有一個沒有人肯由衷接受、卻不得不接受的Universal Truth:我們每人都只有1天24小時的時間。當然,時間這個概念是人定的,所以若果將來某一天,全世界的人都認同1天是有36小時的話,那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可是,重點並不是那些時間被稱為24小時或36小時;重點是我們的人生都只有那丁點的時間。
在扣除工作、睡覺和最基本的生活之後,我們所餘下的時間更少,結果我們只能以有限的時間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或者說,以有限的時間去學習我們想學的知識(這應該是有限的)。)
在這基礎之上,我們若要好好學習,便要在學習的材料上花點心思,才能有效地學習。換句話說,要好好學習,責任便在於設計學習材料的HKICPA身上。
的確,要使經歷了十數年填鴨式教育的香港的莘莘學子,在短短的三年大學生涯裡改變學習模式,由以往的按照老師準備好的材料應付考試,變成自己準備應付考試的材料,顯然有點不足。但這正正是(我認為的)HKICPA背後的理念:只為未來的會計師們定下好考試範圍,並提供數本內容十分豐富的Learning Pack作為raw material,期望他們將之加功成能夠輔助學習並可應付考試的材料,令他們能延續大學時的會計學習之餘,亦能學習如何自學。
結果顯然而見,大部分考生只會將Learning Pack當成考試時才會被翻閱、考試過後便被銷毀的紙張。HKICPA的理念在現實世界被似乎並不適合。
結論就是,若以自私鬼的角度看待這問題,為了在時間嚴重不足的人生裡學習,我們總會希望HKICPA能設計一些更適合用作考試的Learning Pack。…等等!若以自私鬼的角度思考問題,考試與學習之間似乎被劃上等號?(他的理論是,要學習會計得宜,HKICPA便要設計成examination-friendly的materials。)這是哪門子的正確啊?學習和考試根本是不相等的!
問題還是依舊:「究竟,問題出現在HKIPCA身上?還是在我們身上?」不過,主題便由應付考試的責任,進一步變成分辨學習和考試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