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rsuit of Success(三十五):傳奇香港仔(一)

某天,公司電鄱忽然收到了一封活動出席確認電郵:「…現確認你已參加本公司於O月X日的分享講座。…請當天準時到達Training Room。」

我怪叫了一下:「這究竟是什麼回事?」之後,我打開附件,看看出席分享講座的名單,與上次Peter的分享會(該分享會內容已寫成章《廁格裡的香蕉車(一)》及《(二)》)的出席名單相似。「難道公司同事已假設出席上一個分享會的同事應該會有興趣出席這次的分享會?」我想。

就我記憶,我並未有報名出席,因為當天早上已參加了公司的另一個活動,而這個分享會在當天下午舉行,若出席的話我當天便「不事生產」了!但陰差陽錯,我最後竟然「被報名」了!我認為這是一個緣份,是某種力量的某種安排(謎之聲:喂!難道不可以是你自己記錯,其實是自己早前自行報名出席的嗎?),於是我便決定出席了。

到了當天下午,Training Room人山人海,看來公司同事對這位講者十分有興趣。讓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他吧!他叫Alan,是香港某生產高科技產品的公司的CEO。這次分享會的主題便是他的「成CEO之路」──說說他如何把握機會,獲得當下的成就。

在分享會開始前,我對於這個分享會的期望不大,因為他看似是一個寂寂無名的CEO,但當分享會進行至一半時,我便十分興幸自己有來,因為講者所分享的正正就是我希望聽到的東西。

一、有自己的Idea
Alan是一名中大畢業生。他在中大完成他的undergraduate、Master和Phd。「我是一名完完全全的『香港仔』,從未刑外國讀書,所以這是一個『香港仔』發跡的故事。」Alan笑說。他並非如一般年輕人在大學時選修商科,他自小便鍾情科學,於是在大學時便選擇了科研這條路。

「我十分喜歡研究,所以在中大完成undergraduate之後,便立即開始我的Master課程。我自認是一名十分喜歡學習的人,所以在undergraduate時我已經超額完成畢業所需的credit。那時畢業生要有90多個credit才能畢業,而我最後讀了110個左右。這為我期後的Master課程帶來困難,因為我選讀的那科已的大部分科目已在undergraduate時讀了!最後我只能選其他課程的科目在fulfill Master畢業所需的credit。

「讀畢Master之後,我順理成章開始我的Phd人生了。在Phd的第一年的某夜,我獨自在lab工作至夜深。在休息時,我忽發奇想,想到了一個有趣的idea,並覺得那idea是『有得做』的。適逢那時我正忙於寫paper,我便想與其圍繞現有的題目寫paper,不如用那有趣的idea寫吧!

「在之後的一年,我四處尋找協助及籌集研究經費。可是,那個idea的科技十分新穎,沒有太多人曾經接觸那個範疇,所以尋找協助及籌集經費的過程變得十分辛苦。儘管如此,我最後仍然能以一年時間將那個idea造成一件實物,連同我的paper一同交予教授進行首次review。

「那時教授雖然對我的idea十分感興趣,但他亦坦白說:『身為一位Phd,我們的paper旨在對學術界有幫助。我認為你這idea將會令你發達,但對學術界的幫助不大。你知道的,你的paper有不合格的風險。』

「最後我的首次review取得合格了,但我深深不忿,覺得教授的想法是錯的,那個idea是非常有學術價值的。結果在第二年,我成為一位paper machine,在不同媒體發表我的研究文章,並且參加多個發明比賽。結果,我的文章獲得極大迴響,而那idea更令我取得多項比賽的大獎。

「事實證明,我的idea為學術界帶來十分大的貢獻。」

Alan的行為再次令我們知道,要獲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功的話,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好idea,並且堅持那idea。

This Post Has 2 Comments

  1. 匿名

    Thx for sharing. It is great.

    打工仔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