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rsuit of Success(四十四):下流打工仔的上流之道(二)

上回談及過小弟對「上流CEO」的第一本著作的看法,這次將說說他在讀書會的分享。


那天,他遲到了,原因當然是他貴人事忙了。事實上,主持人為「上流CEO」的著作舉行了兩次讀書會,每一次也嘗試邀請「上流CEO」前來分享。可是,「上流CEO」最近忙於處理一些公司麻煩事,令他實在分身不暇,最後只能抽一點時間在第二次讀書會現身。

我認為,對於這些沒有酬勞的讀書會,他大可不來,並在回內地工作前輕鬆一下。可是,儘管「上流CEO」公務煩忙,他也抽時間現身讀書會,與我們分享他的事情,令我十分感動。

他一來到便開玩笑說:「這還真像讀書時期的分享會!出席人士都圍成一個圈,互相分享!我真的未有想像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一間公司裡!」事實上,又會有多少間公司容許員工在工作時間裡離開工作崗位?我們之所以有這種機會,全賴公司那重視閱讀和分享的文化。

他說:「今次的分享時間不多,就讓我針對書裡的一些內容進行補充,讓各位更加清楚我的成功之道。」由於他明言,那些補充涉及一些公司內部的事,令當初他沒有在書中詳述那些細節;當時他亦只作多一點補充,那我也不在些詳述了。我把他那天的說話組織一下,得出了以下重點:

一、堅持不是必要的
他回想自己在學生時代讀書成績不好,未能進入夢想的學校讀書。他當時曾經堅持一定要到該學校讀書,並選讀自己最有興趣的學科,但事與願違,他的成績未能助他實現這個想法。到了數十年後的今天,他回想當初若自己堅持那個想法,他現在可能做不成CEO了。他想說的是,在適當時候放棄堅持也是容許的,畢竟世界上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左右我們的人生了。

我認為,我們有時候眼見自己失去了某些機會,卻未有留意同時亦有另一些機會悄然接近。我們必須要懂得分辨何時放棄何時堅持,才能取得成功。至於如何作出取捨?那必須靠你自己努力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及能力,再進行取捨了。

二、嘗試不同的工作
他強調這是他取得現在的地位的主因。他表示當初若自己一直不肯接受新工作,只懂埋頭苦幹地做著一貫的工作,他絕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換句話說,這就是機會的把握。事實上,我們身邊一直都有無數的機會,但能否好好把握,就看我們有沒有好好裝備自己去迎接這些機會。

另外,接觸不同的工作亦會讓我們有機會表現自己,以贏取別人的另眼相看。事實上,另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左右我們的事業發展: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只是靠他的努力,而同時亦需要靠別人的協助。

三、口碑的重要
這是延續第二點的看法。事實上,「上流CEO」承認,他今天的地位不是全靠自己努力得來的,當中亦涉及別人的協助。他說,每一次他助取得成功的原因,總是因為他的口碑好。他自嘲自己才華不及別人,但做事穩妥,沒有什麼出錯,使和他工作的人及他的上司對他充滿信心。

誠然,自發努力做事是重要,但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也是不可忽略的。這令我想起叻sir曾對我說,若果我要成功,我不但要proactive地做事,更要讓別人看到自己的proactive。的確,如果我們只懂默默地工作,卻不讓上司知道自己的努力,那我們將不會取得成功。總括而言,要成功,必須靠別人的說話。

四、要有收穫,必先付出
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說話,也是一句大部分人也做不到的說話。「上流CEO」舉出書中例說明:他的一位朋友因為早起身,所以獲得了一份銀行分析員的職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該職位需要當事人每天清晨六時開始留意市場動態,並趕在別人上班前寫好一份分析報告。就是因為那位朋友早起的習慣,他把握到這個機會。

我想起了謝霆鋒在一個分享會上問在場觀眾兩條問題:一、你是否想取得成功?二、你是否說謊?第二條問題正正道出,我們總是「希望」取得成功,但我們卻未有以行動來贏取成功──我們總是不懂得去付出。正如「上流CEO」那位朋友的例子,是否每個人也能在早上五時起床?是否每個人也能把握早起與上班之間的時間好好學習?

撫心自己,在進入這個社會之後,你的生活是否就只有工作和休息?持續進修並不是政府的口號,而是我們每一個想取得成功的人都要做到的事。只要不斷學習,不斷付出,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