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忘不了同事E對我說的話:「相心,我覺得你很怕下決定。」
理論上,隨著工作經驗變得豐富,我們對於日常工作上的決定應該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可是,我知道不少人像我一樣,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變得很怕下決定。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過去總是作出一些別人覺得我們未曾深思熟慮而作的決定。我們被評得體無完膚,只有從挫折中好好學習謹慎,最後養成總是作出沒有信心的決定的行為──我們變得凡事模糊,為自己埋下一條在事情出了亂子後也能逃生的後路。
可是,這些謹慎往往就是成功的絆腳石。它會令你變得不懂且不願意作出讓人信服的決定,也不會在未有「確切」的答案(這世界哪來100%確切的答案?)前作出決定。若果連作出一個像樣的決定也未能做到,那我們怎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成功及更合理的待遇?
由佛蘭克‧B‧吉爾布雷思所寫的《哈佛MBA的4大秘密:成功決策》一書便是以成功決策作主題。全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成功決策的理論部分,第二部分則是附錄。
此書繼續沿用作者在另一本書《哈佛MBA的4大秘密:時間管理》的寫作風格:安排一位「導師」角色及一位「學生」角色進行互動,以帶出成功決策的重點。
在第一部分裡,作者表示,一個成功決策的出現,往往不是依賴一個人,而是一組人。他認為組成高效率的參謀團隊往往是作出成功決策的不二法門。儘管如此,我們自己也必須要具備作出好決策的能力,方能取信於人。他提出科學決策的方法:先研究環境、發現問題與機會;之後確定決策目標,並按照目標建立多個方案;再以自身直覺來選擇理想方案;在認真實施之後作出評估。
另外,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決策者,我們必須要抓住機遇。為此,我們必須有遠見,且對市場敏銳起來;不要讓自己被過去的得失影響,把握當下機會,適當作出冒險。同時,我們亦不能忽略周密決策思想的重要性。我們必須三思而後行,並且有正確及清醒的思路,在謹慎時亦不忘積極行事。最後,我們要在執行決策及遭遇危機時要適量堅持自己,並洽當地作出相應的改變。
在第二部分裡,作者認為決策者必須認清自己是何種人,方能作出有效的決定。我們必須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好好控制自己,並且謁自己培養出創新思2維意識。
本書比起《哈佛MBA的4大秘密:時間管理》一書更為理論化,即使當中引用大量現實世界的例子,也不能避免地令人感到沉悶。事實上,即使學術界將決策的過程科學化地拆解,我也認為決策是一種不能被文字化的、依賴經驗及創新的藝術行為。加上它沒有某種既定模式,使它更難被細分及學習。可是,如以此類書籍作參考,讓自己稍微理解一下所謂的決策過程,再嘗試將之應用在現實社會,也是一種十分好的體會。
我的職位低微,且有時害怕下決定,所以我的經驗分享不是太有說服力。可是,「香港仔」CEO Alan的決策行為卻和此書所說的相似。
我在之前有關他的文章中曾提及過他的成功因素,當中亦有賴他那出色的決策行為。他指出,一個智囊團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為商場如戰場,只憑一個人的腦袋,確實不能毫無遺漏地看破局勢,唯有以多名有經驗有智慧的人從旁指點,才能作出成功的決定。另外,要不斷分析形勢,盡量搜集資料,使自己盡量了解局勢,以及對局勢的發展有想法,並且不停為市場的轉變作出部署。這就如下棋一樣:高手總是能看透往後的棋局會如何發展。
總而言之,若你想知多一點有關決策的知識,你可以「速讀」一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