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管理,我認為我們不能夠在成為管理人之後,才去學習如何去管理下屬。正如領導才能一樣,我們必須儘早接觸相關知識,並且在日常日活裡儘量應用之。透過經驗的積累,我們才能更加了解相關的理論,並將死板的理論應用在不斷改變的世界之中。
我發覺一個只懂管理理論的人,與能夠活用管理理論的人之間的差別真的很大。在現實生活裡,有些人在公司只會不斷說一些管理理論,並說教似地叫下屬應該怎樣做?可是,能夠活用管理理論的人從不會引用理論,卻會在行動中展現出他的良好管理風格。
這證明一個能靈活運用管理理論的人,必能將艱澀難明的管理理論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管理漫談(2):做個高明管理人》一書的作者蕭一龍也許是能夠活用管理理論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將管理理論好好應用在下屬身上,但他確能好好理解不同的管理理論,並且以適當的《論語》例子及日常生活例子,為讀者解釋不同的管理理論。
這本書是《管理漫談》系列的第二本書。全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打工秘訣」。作者在這部分指出,作為下屬,我們要職場求生,必須整裝待發,好好學習並且改善自己,以期發揮所長,使人職匹配。同時,我們要廣交朋友,以真誠待人,以創造出一個廣大的人脈網,在好好應付上司之餘,也能和同事好好相處。
第二部分是「管理心法」。作者在這部分指出,作為上司,我們應該要軟硬兼施,恩威並重,不要偏心對待下屬;應該少管少理,讓下屬有足夠空間工作,不會感到過大壓力。同時要努力地建立團隊,以求創造協同效應,取得成功。
第三部分則是「領袖風範」。作者認為作為一位領袖,我們應盡量做到靜觀待變及適時轉變。要先察覺到改變,再好好進行改變。當然,在努力改變的時候,必須要以務實的態度進行改變,並好好和同事溝通,再於不斷的觀察裡加以分析,評估狀況。
我認為這是一本好書,因為作者盡量以簡單的例子帶出管理思維。事實上,管理是一門必須要花時間學習的學問,因為管理人每天確實會遇到很多管上上的問題,如不好好學習,並以別人的經驗作借鏡,必定會忽略一些必須要做的事。
在我的公司裡,時常聽到別人說自己的上司不懂管理之道。從同事的口中聽說,他們總會在遇上問題時,將問題交給別人,盡量令自己不會負上責任。我不知道當在有「功」時,他們是否會得益,但當有「過」時,他們總能巧妙地避過。最後,受責的往往是他們的下屬。先把話說清楚,我只是道聽途說,並未有親眼看到,只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若上司本身聲譽好、管理得體,他們必定不會被這些指控纏上。另外,我認為即使是下屬做錯事,作為上司也必須承擔責任,而非指責下屬的不是。
我知道管理的藝術是不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更要多聽看多接觸,務求令我們將來成為管理人之時,也能變成一位受讚揚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