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曾經遇過一名管理人,凡事也要親力親為;不放心手下自行工作,要手下在完成每一份工作之後都要親自再處理;不信任手下,永遠不讓他們做重要的事,結果,他每天都要在公司留至夜晚兩、三時才回家。這樣的管理方法,真是最好的嗎?
經過《管理漫談:做個3F管理人》和《管理漫談(2):做個高明管理人》 兩本書的指導後,我對於管理的學習的認識更深:我發覺原來管理學問是如此的老生常談,但也是如此的難以好好運用。現在,讓我們看看這《管理漫談》系列的最後一本書──《管理漫談3:做個一等主管》究竟還會傳授怎麼樣的管理學問?
《管理漫談3:做個一等主管》一書是由蕭一龍所作。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頂級『EQ』」。這部分主要有關「EQ」:要取道中庸,與同事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並凡事以多角度觀察,學懂放開執著、知足常樂的順應自然的情操;要謹言慎行,兼顧他人,勿我行我素,並且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令自己言行及處事穩當,取得別人信任;要心寬量廣,尊重他人,以同理心待人接物,懂得適時退讓,做事留有餘地;要潔身自好,要有自制力,管理好自己,才能有好表現。
第二部分為「甲級『經理』」。這部分主要有關經理:要做到一位好上司,必須懂得放下身分,放下成見,公平對待、適當關心及信任所有下屬;要嚴寬適度,先看清下屬做事心態,再以「先嚴後寬,恩威並重」的態度管理下屬;要在適當時機賞罰分明,不要先入為主;要化險為夷,了解下屬衝突源由,化解衝突,亦可以製造小量衝突來助長業務。
第三部分為「一級『夥記』」。這部分主要有關員工:要懂得看透上司,知道其領導風格;要懂得「修理」上司,代入他的角度看事情,並在適當時候表態,以對付無理的要求;頂懂得「上位」秘笈:做事有交代,以五常法鞏固基礎,其深化與上司關係,適時自動請纓,以專業表現為上司解難;要懂得謀定後動:認清目標,不斷自我增值,從失敗中學習,並把握成功的關鍵,最後取得成功。
我對於《管理漫談》系列的三本書的評價為:很理想、很理論性的書。我認為當中的理論十分有效,對於在一般打工仔的確有用。很多時候,打工仔(正如小弟)就是不懂一些管理學問,令他們不明上司的心態,如果做錯事也懵然不知──相關理論而存在多時,只因他們不知道,便不懂運用,使部分有潛質的打工仔未能早日上位,實在令人婉惜。
可是,在現實生活裡,理論與現實的情況往往有落差──有時理論可行,現實卻不能照樣做。而且,相比起現實生活的無限可能性,有限的理論往往不能為人們解決所有事情(例如如何去公平對待所有下屬?一個人必然偏好對表現好的下屬。),而且勉強應用可能會出現反效果(作為主管,有時放開執著之心可能令事情做得不好。)
總括而言,《管理漫談》系列的三本書也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