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我有幸地跟著上司在別的公司開會,卻驚訝原來與會人數十分多。
由於我們公司是他們的客戶,所以能夠先坐下。其他人便站著,等著相關人士將一張張椅子搬進來。
之後,叻sir到達了──他是我們的老闆之一,當然要來了!他與會議室內其中數位看來十分高級的人士離開了會議室一會,不知是否要私下談什麼。很快,他們便回到會議室,而且眾人也被安排好座位了。我知道,會議即將展開。
眼下,會議室裡有多間公司的代表:包括我的公司、銀行、律師樓、核數師等。他們的主要代表逐一介紹出席會議的人。我看著每一位出席會議的人,他們都散發著自信、專業的氣勢,看來已經有足夠的出席會議的經驗。他們神態自若、輕鬆地坐著,沒有一絲緊張感。也許,在這個會議室裡,只有我顯得十分緊張──儘管我知道自己並不是直接參與的人,我也不能消去心中的緊張感。
介紹的環節完了,他們開始進入正題。接著,在之後的約半小時裡,我感到人生中其中一次十分巨大的不存在感。
在說一棵樹只有在被別人留意到的時候才能被稱得上是「存在」,而我沒被會議室裡任何一個人注意是明顯不過的事──在交換名片時看到我的職位,已知我是一名小薯仔,所以不會將焦點放在我身上,我當然十分理解。
既然不能透過別人注意來認同自己的「存在感」,那便透過自己細心聆聽別人說話、知道會議的進程來讓自己發掘自己的「存存感」吧!很可惜,我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了。
我跟不上會議的進程。
我當然知道會議的目的了。可是,我的確跟不上進度,因為他們的英文小平比我高很多,我聽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而且他們經常用上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專有名詞。結果,我發覺自己就是一個野人,誤打誤撞地參與了一群受過高等考育的專業人士所舉行的會議,結果不高而喻:我完全地失去自我的存在感。
什麼也聽不明的我,只好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好讓我能觀察到些什麼有用的東西,讓我能在將來有機會出席其他智議時能用得上。我看到部分年紀比較大的人好像不太在意的,漫不經心地坐著。我想,是否他已經知道什麼是重點、什麼是廢話,才能如此輕鬆地坐著?當下他如此輕鬆,是否代表現在說話者正在說不重要的話?
另外,我看到部分年輕人正在十分認真地寫著什麼。我聽不明白,當然不知他在寫什麼了,但我想自己應該能分辨到誰的地位比較高了──認真在寫的年輕人往往是下屬身分,是主要工作的人;反之優閒坐著的年紀較大的人往往是上司,往往只靠下屬記下重點,自己則負責帶領團隊。
半小時之後,第一場會議完結。會議室裡有2/3人離開了,使這個本來十分擠擁悶熱的會議室變回原來的寬倘。儘向人數減少了,也無助我聽明會議的內容。我當初還天真地想,只要看完叻sir發給我的電郵,我便能有足夠知識去參與該會議,結果事與願違。看來做人還是不要那麼天真的好。
半小時之後,另一個會也完結。我們離開時,叻sir便問道:「你覺得怎樣?」
「對不起,我不知道剛才發生什麼事。」我無奈地說。
「不要緊,這和我預計一樣。我並不期望你能參與這場會議,但我想你親身感受一下這些會議。這會為你帶來很大的幫助。」
當下,我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強,並在將來的某一天,我會成為剛才會議的其中一員,能自信地走進會議室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