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宴客廳,我們便散開就坐。根據叻sir的說話,每一次networking都必須把握機會,坐到陌生人旁邊,並和他們好好對話及學習。若果只懂得和相識的同事一同就坐,形成一個小組,便白白浪費了networking的意義。
我對於他的說法十分認同,但這卻是香港人一貫的作風。例如在大學裡,也總會看到幾個認識的人相約報讀同一個課程,然後便形成一個小組,不願意和認識陌生人,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了。
我二話不說便找了一張沒有人的桌子,不過很快不同的客戶便紛紛進場。很快,我便發現我的左右兩邊的位置已被佔據了:坐我左邊的是一位年輕人,右邊的則是一位外國人。
我看還有數分鐘才開始飯局,便放下一些私人物件,在會場行了一圈,和不同人士交換卡片。就是這樣的一走,我便換來了十多張卡片,使我開始覺得原因換卡片並不是什麼的挑戰,反而如何去令對方有興趣和自己談天,便是一門大學問。
當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後,便和身旁的年輕人和外國人交換卡片了。本來我打算和右邊外國人(他是某投資銀行的co-head,不是潛在客戶。我想他的地位一定不低!)我本來不太好的英語,在壓力底下的表現更加未如理想,差點令對方也聽不明我想說什麼。我對於自己的表現感到不太滿意,只好將焦點方在左方的年輕人身上,務求令自己放鬆一下。
這位年輕人Charles是某銀行的分析員,也不是我們的潛在客戶。由於我們年紀相約,而且母語也是中文,令我們的談話十分理想。當然,期間不乏deadair的時間,但我們很快便克服了這些尷尬時刻。
言談之間,我認識到分析員的某些工作分配,例如本來我以為分析員都是一些每日也要一早上班看新聞,趕著在開市前出分析報告的人,但原來不是所有分析員也是做這些工作,Charles便不是做這些工作的人。他看似是用那些分析報告進行其他分析的人,但實際上他是做什麼,我也沒有問。
我們互相說了自己的背景及工作環境,愈說愈有興趣,我想看來我已找對了談話對象(但事後我想,我應該是找錯了談話對象才對,因為和junior談話的難度不大。我應該找一些senior的人,或者我右邊的外國人才對,因為我相信我和他們談話的得著會更多。)
很快,飯局便進入尾聲。我看到本來坐著進餐的人也紛紛站起來和其他桌的人談話,我也站起來找別的人說話。
只見眼前很多人已一對一對的談天,我當然不好意思介入,結果我找回了飯局開始前和我談了幾句話的那年輕人。他叫Issac,也是一名分析員。他說自己是蜀中無大將才出席這飯局,所以他本來不太知道這飯局的目的。我笑了一笑,心中無言。不知是否他太無聊,在談了我們們工作性質之後,他竟然將話題轉到TVB電視劇集之上,令我哭笑不得。不過他也十分友善地和我談天,使我增添了不少networking的自信。
很快,飯局結束,我們便回到公司了。
我知道這次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很多公司都不會讓back office的junior出席這類活動,所以我知道我比其他人更幸運。接下來還有一次類似的活動,但我想難度比這個更高,因為出席的人十之八九也是senior。我希望我能把握接下來的這次機會,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