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愛護香港力量發言人陳淨心在港台節目《議事論事》中大戰長毛,更在七百萬港人面前爆粗,這真是令人驚訝之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AtZG_wmwQY
一直以來,我對於爆粗文化不敢苟同。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雖不致要發揚光大,但也不應全面制壓;有人認為這是情緒的宣洩,是正常不過的事;我則認為這是個人自制力的問題。
我對粗口的看法是:不要說,永遠不要說。
自出娘胎以來,我就活在粗口的世界:每一天,我的家人必定會說十多句粗口,因為部分對老一充輩的人來說,粗口已經成為說話的助語詞。當你與他們聊天時,他們總會說出幾個令你驚訝的單字,但你知道他們是沒有惡意的。
可是,這反映了他們的自制力:他們在熟人面前,未有好好管束自己,也未有好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任由有性暗示的文字「滿天飛」。我深信一個有修養、自我管束能力強的人,在最憤怒的時刻,也不會用粗口來問侯別人的。
另外,我對於以粗口來發洩之舉感到無奈。人們說粗口之時,往往就是他們失制之時,於是他們再也不能用粗口以外的文字來形容當時的心情,最後必須爆粗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認為這是失敗的一刻:失敗在於,我們在那一刻再也不能駕御文字,利用正確的文字來表達自我。
舉例說,當一個人發怒時,他爆粗;當一個人悲傷時,他爆粗;當一個人興奮時,他爆粗;當一個人很平靜時,他也爆粗。我們只能以他爆粗時的語氣表情來知道對方當時的感受。可是,若當一個人發怒時,他不爆粗,反而好好地用適當文字來說明發怒的原因;若當一個人悲傷時,他不爆粗,反而好好地用適當文字來說明悲傷的原因,那不是更好嗎?
說回陳淨心,他當時爆粗是因為長毛的一句問題:「妳係咪建制派?」她忽然發怒的原因,某程度是暗示她有機會是建制派,因為她大可大方否認。重點是她選擇爆粗。這樣做的結果,令身為代言人的她失大體之餘,也讓七百萬港人認為她的修養不好,使大部分人覺得在這件事上錯的人是她,亦加強長毛的正面形象(好像未曾聽過他在電視觀眾面前爆粗,顯然比起陳小姐更有修養!)。
面對長毛的攻勢,她無力反抗,只能以爆粗一途作反撃。我不認同長毛的行為,卻認同長毛這戰獲得重大勝利──他成功捉摸一般人失控爆粗的習慣,以此作為武器。
看來,陳小姐要修練多幾年才能與長毛交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