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即Property、Plant & Equipment,有關準則為HKAS 16。
在會計學上,PPE泛指一些用作生產或提供服務、租借給別人或用作行政用途(Administrative purpose)的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舉例說,辦公室裡的傢私、電腦、裝修、公司專用車、機器等都可被歸類為PPE。
HKAS 16指出,當該PPE可以為公司帶來將來經濟效益(Future economic benefit),而且該PPE的成本可以被合理地量度,該成本便可被入賬(recognized)。即是說,那件PPE不需要被合法地擁有也能被入賬。舉例說,很多公司都會租用影印機,而那租用影印機的成本也會入賬為PPE的成本。
正確計算PPE的成本涉及兩個階段,分別Initial Measurement和Sequent Valuation。在Initial Measurement階段,該PPE的買入價及任何直接使該PPE能正式使用(bring the assets into working condition)所產生的成本也會被視為PPE的成本。舉例說,當我們買了一部機器,除了機器本身的價錢外,其安裝費、準備費、運費等成可被視為成本。可是,如果那些成本並版必需,那該成本將不會被入賬。例如在安裝時,負責人員因為出錯而用多了錢,那筆錢不是必需的,所以不會視作PPE的成本。
借錢購買PPE時所要付的利息(即finance cost)也能被視作PPE的成本,只要該成本是正接用作興建該PPE。這裡所指的是成本資本化(capitalization of finance cost)。當公司開始借錢興建一幢大廈時,那利息成本被incurred(不知如何去翻譯incurred)的一刻就可被資本化。如果興建被暫停、或者興建已完成,資本化的過程被會被暫停/完結。詳情可參考HKFRS 23R。
一般來說,某些PPE會被定期再估價(revaluation),這就是PPE的Sequent Valuation。再估價的計算模型有兩個,分別是:
- Benchmark Treatment/Cost Model(成本-累計折舊(Accumulated Depreciation)-減值(impairment loss))
- Allowed Alternative/Revaluation Model(再估價值(revalued amount)-累計折舊(Accumulated Depreciation)-減值(impairment loss))
再估價不是必需要的,公司自行選擇。一般來說,大部分PPE也不會被再估價,因為PPE的價值傾向會隨時間下跌,只有樓宇建築才傾向定期被再估價。如果公司想進行再估價,那該種類的所有PPE(而非某一個PPE)將要被再估價,例如當公司擁有十幢大廈,它不可選擇其中的某幾幢進行再估價,而是要麼不再估價,要麼將十幢大廈份數再估價。
在進行再估價時,該PPE的價值將有升跌。假設該PPE升值,其升值將全數被入賬在Revaluation Reserve中,而在期後若PPE減值,則減值全數在Revaluation Reserve中扣除。
假如PPE先被減值,在沒有Revaluation Reserve的情況下,其減值全數會當作當期損失(Loss),而在期後若PPE升值,則先在當期reverse前期的所有減值,再將多出的入賬在Revaluation Reserve中(即上一期的損失在今期被全數補償)。
我是個門外漢,想問作為租客花錢裝修,
當做financial cash flow model 時需要考慮commercial building allowance 嗎?
第4段:如果那些成本並版必需=並非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