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小弟於Education Post的第一篇文章。
十二月十四日就考QP Final Exam(下稱FE)的日子了。經歷了不止一次的重考,小弟終於走到了這個階段。
聽到小弟曾經重考過,你們便知道其實我並沒有什麼考試必勝心得/要訣可以在這裡傳授。作為在這裡的第一篇文章,就讓我以門外漢的角度看這份試卷吧!
我認為FE這份試卷是我過去考過的試卷中最困難的。首先是備考時間。雖說考FE的先決條件是要先考完4份Module,而HKICPA亦假設考生在大學及工作裡已學了部分會計知識,但事實上大部分考生對FE的課程範圍的了解並不深入,令他們在備考時的溫習內容比想像中更多。
換句話說,他們要用備考一份Module的時間,去準備4份Module的考試內容。若換作一位全職學生,可能還有溫習的時間,但大多數考生是工作時間長的Auditor,他們平日已因工作煩重而沒時間溫習,只有在考試前強行抽出一些時間溫習,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備試時間?這令人感到懷疑。
其次就是考試內容。雖說FE是之前4份Module的整合試卷,理論上是考回之前學過的東西,但是否代表考核的角度是相似的?非也。我認為之前4份獨立卷是考核考生對每一份Module的理解,問題會深入一些;但是這份FE是整合4份Module的考試內容,旨在考核考生對之前所學的是否融匯貫通,所以問題可能不會比之前深入,但會要求考生以多角度分析問題。
例如問題是有關Investment Property的話,在Module A便可能是考核考生對HKAS 40的了解;在Module B可能是考核考生如何計算其價值;在Module C可能是考核Audit Procedures;在Module D可能是考核考生其收入是否需要課稅?在個別Module考卷中,這些都是以單一角度看問題;在FE的考卷裡,考生便需要以以上4個角度看問題了。
既然備考時間和考核角度都比想像中困難,我們又應該如何準備FE?方法有幾種:
1. 報雞精班收集Notes/問人拿Notes
2. 狂做Past Papers
事實上,若以HKICPA的角度看,他們是否需要考生以備考一份Module的時間,重新溫習4份Module的考試內容?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的確,考試內容就是4份Module,但只要考生是一個正常在職人士,他便不會有足夠時間去重新溫習全部4份Module,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白不是所有之前學過的課題也是需要考核的──這旨在考核考生的選題能力。
其次就是時間管理能力。儘管考試歷時6小時,且看FE備考內容及備考角度與考核個別Module有所不同,便知6個小時並不足夠。你只要拿出上一次FE的考卷,你便能看到即使是問題卷也有十多頁紙,但並不代表當中的所有內容都需要用到──沒錯,大部分內容都旨在混淆視聽而已。
由於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在巨大的考試壓力下,我們至少要花上15分鐘去看一次所有問題,之後更要細想每條問題的答案是開於哪個Module的內容,再計劃一下作答的方式,很快便用上一小時了,那考試前的半小時的閱卷時間根本不夠用!考試有6個小時,上下半場各3小時,每場均要用至少一小時的時間來準備,那每場的真實答卷時間分別只有約兩小時而已!因此,考生必須有很好的時間管理。
可是,即使在考試前有很好的選題能力進行溫習,而且在考試期間也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考生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考試技巧,例如:
1. 要寫一手清晰的字。這已經不是是否有筆風的問題,而是在電腦化的世代,考生一個月又會花上多少時間用手寫字?疏於練字的考生,在6小時的考試裡,又會寫出怎樣質素的英文字?所以考生絕對要花時間練字。
2. 要有技巧地作答。考生要懂得以最少的字眼作答重點,而非用上數頁紙的文字來作答只值數分的問題。另外,考生最好突出答案重點,讓閱卷員能清楚找到有分數的重點。
3. 要有一定程度的英文水平。在這個科技年代,考生在日常生活裡已不需要考慮是否寫錯字,因為科技會為我們提供錯字檢查。可是,在要求手寫的FE考試裡,我們便不能依賴高科技的力量了!因此我們要好好記得一些重要的字眼的正確寫法。
總括而言,面對考試內容為4份Module、但備考時間只有相當於準備1份Module的FE,我們只有在準備考試時做好選題工作,並且好好訓練自己在考試時的作答時間管理,以及確保自己的能夠正確且清晰地答題。為此,我們必須盡量事先收集足夠Notes以及狂做Past Paper。
在這裡祝各位FE考生(包括小弟本人)考試成功!
感謝瓜瓜您的鼓勵~!
寫得非常好, 加油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