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Q之路(十九):FE的Post Completion Review

期待已久(?)的QP Final Exam終於完滿結束。一想到個多月的努力,全都只反映在兩場合共7小時的考試上,實在是十分不化算,萬一不合格便要再花數千元和至少個多月的時間準備重考,看來踏上會計師之路的人註定命苦。(說笑而已,我知道很多其他職業的考試過程比會計師還要苦,例如工程師。)

記得今年有一條關於Post Completion Review的題目,所佔分數不多。剛巧遇著FE完結,何不趁機做個QP Final Exam的Post Completion Review,記錄自己應考的心得,對將來應考其他考試/重考可能有幫助。

在看這些心得之前,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你絕對是已經知道的──對!我們很多時候都知道很多東西,但在真正行動時,卻往往將這樣已知的事忘記得一乾易淨。因此,以下的「已知的事」就只是一些苦口婆心的分享,不是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亮點。

備考時間不足
我以前也說過了,對在職人士來說,在工餘時間裡再抽出一些溫書的時間是非常困難的,可能每天只有一、兩小時而已。我知道每個人溫書都有他的習慣,而小弟的習慣就是要麼不溫習,要麼就要溫上半天或者連續十數小時,才能好好吸收。對我這種人來說,每天抽一兩小時來溫習的成果簡直和沒溫沒分別,因為我這種人必須要提前在考試前兩、三個月前開始溫習才行。

當然,這種溫習方式並非只有我這種溫習方式的人才適用,事實上我十分鼓勵每一位在職考生在應考任何考試時都提前兩、三個月來溫習,因為這樣才不會因為沒有足夠時間溫習而令自己承受過多壓力。可是,面對任何人都會有的惰性時,我們只能努力克服它,盡量說服自己這種提前溫習的犧牲將會為自己迎來考試合格的美好結局。

Notes的重要性
我相信不止QP,任何考試也會有難以置信的大考試範圍。以QP作例子,每一個Module的Learning Material也像一本牛津字典般厚,而Final Exam更有4本牛津字典般厚的考試範圍!所以,在溫習時好好設計自己看得明白的筆記是取得勝利的第一步。回想之前應考Module D時就將所有Taxation的考試範圍的重點寫成筆記,而這本筆記更能幫助我在考Module D前好好理解內容,以及在Final Exam裡快速找到所需的資料。

但是,我不認為自己寫的筆記能完全取代原本的Learning Material,即使Learning Material有多麼的垃圾。我應為在考試之前必須再抽時間重看一次Learning Material,好讓自己知道當時知道和不知道什麼。這對於Close-book Exam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對Open-book Exam的作用便大了,因為若果在考試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試前的重溫便可令你即時回想那個難題記錄在Learning Material的哪個地方。畢竟,你的考試範圍不是你的重點筆記,而是那份Learning Material。

善用閱卷時間
由於QP Final Exam是Open-book Exam,而且考試範圍極廣,所以每位考生都有半小時的閱卷時間。這半小時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為它會幫助你在之後的3小時裡用盡一分一秒去作答題目,而非仍在花時間理解問題。在半小時,我們不止要盡快了解問題及將題目分類(哪個部分用來作答哪一題),還要將手上的那有資料分成有用和沒用,並將有用的抽出放在一旁。(這就是為何我們應該在QP Final Exam時盡量多帶資料進場)。

那麼,如果遇上其他沒有閱卷時間的考試,我們又該如何反應?沒法了,我們只好認命,平時沒有多看英文報紙,令自己的英文閱讀速度十分慢。想到這裡,你是否正在想,不如明天開始就培養讀英文報紙的習慣吧!那就不要想了,坐言起行吧!但要注意的是要練習的不只是看英文,而且是快速理解英文文章,所以要練習自己的summarizing skill和速讀的能力。

貴精不貴多?
作答前,我們必需能夠估計自己每一題的作答時間有多少。HKICPA在這點做得很好,因為他們在每一題旁就寫著估計的作答時間。可是,知道是不足夠的:正如你知道你喜歡一位異性是不足夠的,你要坐言起行去追求對方才行!可是,我們都是一些只要過度興奮便會將一些重要事情忘記的人,因些我們必須要培養時刻看手錶的習慣,令我們好好貫徹良好的時間管理。

既然知道時間不多,我們在下筆寫之前便要好好組織自己的答案。這將考驗我們對考試範圍的熟悉程度,才能在龐大的資料中抽出有用的來答題。再者,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必須要盡量鐲重點寫出,不要寫得太多,以免寫多錯多之餘,還浪費珍貴的時間。

最後,讓我想想我是否都有做到以上提過的事呢…?…都是不說了,呵呵!

You may also like...

RSS
Follow by Email
LinkedIn
Share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