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八十八):考試的目的(上)

昨天看了新聞,方知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卷一及卷二已在昨天開考。試後,新聞記者訪問了應考考生的感受,他們都說考試十分困難,其中卷一白話文《第九味》的問題更是難上加難:要學生思考文中無提及過的「第九味」是甚麼。結果顯然而見,受訪學生不懂作答。記者之後訪問某學校都老師。該老師也表示,那條問題十分困難,而個人歷練不多的考生十亅實上很難去找出答案。

沒錯,我同意考試裡會有容易及困難的題目,而困難的題目往往能用作分辨能力較強的考生,但考試的目的是否就是要為考生的能力作排名?

自開始讀大學,我身邊的人便對我說,讀會計註定要一世考試,因為要考取會計牌必需要經歷很多份試卷的磨練。可是,他們說的只是ACCA的情況,而HKICPA只有五份卷,快則一年半便能完成。而且,只有做會計的才要考試嗎?其實從事其他行業也要考試,比如surveying,它的考試聽說是十分困難,因為不只考生要努力,他還要聘請(沒錯,是要用真金白銀的聘請)其他行業的專家幫手做考試的準備工夫,而該考試也是非一般的困難,年中有不少考生要重考。所以,考試並非從事會計的專美。

但是,為何要考試呢?

我認為,考試的最終目的,在於考驗考生能否學以致用。透過不同的問題來多方面考驗考生,看看他能否利用學過的東西作多方面的應用。舉一個會計的例子,假設某公司將投資物業轉為PPE,那相關會計處理是什麼?首先要考慮該物業是否有用途上的轉變,因為沒有的話是會計準則是不容許公司私自將投資物業轉為PPE(因為投資物業不用折舊,有window dressing的功能);另外,公司是否只需考慮HKAS 16和HKAS 40?事實上,在轉變之後可能有deferred tax問題,所以可能要考慮HKAS 12。這種以一條情境問題來考驗考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是近年很多考試的趨勢。

可是,即使如此,我也不太認同考試是考驗考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唯一/最佳途徑。明天繼續。

You may also like...

RSS
Follow by Email
LinkedIn
Share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