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考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的Qualification Programme(QP)的考生都知道,每年都有兩次應考QP的機會(即六月和十二月)。另外,當考生完成頭四份試卷(分別為Module A、B、C和D)後、準應考QP Final Exam時,HKICPA會發出特別課題表(Special Topic List)予考生,讓他在有限時間裡集中溫習當次考試裡較為重要的課程(這些Special Topic將佔全份QP Final Exam的70%)。
這是有關於董事及公司秘書的權力、職務和責任的問題。我認為HKICPA一定不會搬字過紙地問他們的權力、職務和責任,反而會和其他題目連上關係,例如道德問題或社會責任問題。例如某公司的董事是否可以同時擔任公司秘書?假如某上市公司的董事們全部都沒有會計資格,又會出現什麼問題?
這是其中一個QP Final Exam必考的課題,相關的會計準則為有HKAS 32、HKAS 39、HKFRS 7和HKFRS 9。現在HKICPA漸漸以HKFRS 9取代HKAS 39,但當下HKAS 39仍然在考試範圍裡。HKFRS 9和HKAS 39(非Hedge Accounting部分)的最大分別在於HKFRS 9的未有對Financial Asset進行分類,比較簡單;反觀HKAS 39把Financial Asset分成五類,每類分別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比較複雜。作為考生,你可以預期相關問題應該圍繞著定義某物件為Financial Assets、Liabilities和Equity Instruments和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例如某公司以某指定數量的股份換來機器,和以某可變數量的股份換來機器的入賬方法有沒有分別?另外,其他較偏門的Reclassification、Derecognition、Impairment的知識等也必須要有。
相關的會計準則為HKAS 12。考生沒可能不知道這部分會問有關Deferred Tax的問題吧?我想這部分問題會與Consolidation和Business Combination一起問,例如某收購/合併會否出現Deferred Tax情況?這要看看在收購/合併時有沒有出現Fair Value Adjustment?另外,它可能出現在Investment Property的問題裡,例如某Investment Property在用途轉變之後會否出現Deferred Tax情況?這要看在轉變之後相關物業會否出現Temporary Difference?
相關的會計準則為HKAS 21。如果這題目出現在Module A,我會想有關的問題將會是要求考生將某公司的海外賬目轉變成其他貨幣。可是,在這以文字為主的QP Final Exam,HKICPA又會怎樣考驗考生?我想可能是要考生扮演某角色,去上書解釋某擁有多間海外公司的公司在準備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時要注意的地方吧!
這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很多會計項目也有其披露要求,那究竟HKICPA要求考生有何種程度的理解?又或者他只是希望考生了解Ch. 25的內容?我想,這應該不會是一道佔分很多的獨立問題。
相關的會計準則為HKFRS 3、10、11、12;HKAS 27、28。這也是其中一個QP Final Exam必考的課題。我想,問題一般會圍繞著Control,而非像Module A的考試裡叫考生準備某盤賬目。例如A公司取得B公司的50%服份,另外也取得一定數量的Option,那A公司是否正在控制B公司?那要看那些Option所給予的Potential Voting Rights是否足夠實在(Substantive)?另外, Contingent Consideration的入賬有什麼地方要注意?某某Transaction會否在Consolidation的過程中被除去?
nice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