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一百):會計十律(下)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41209-pro-blog-accounting-ten-commandments-creativity?utm_source=edm&utm_medium=edm&utm_content=article&utm_campaign=edm-accounting-ep-20141210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41209-pro-blog-accounting-ten-commandments-change

上次說了會計十律的五律:懂得使用Excel、懂得不依賴Excel、有語言天分、懂得說話和懂得寫作。


在這裡重申一次,這些什麼十律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你可以說我是在吹水,但在吹水背後,我相信在當下的社會裡,只懂得日做夜做、放棄血肉之驅而化作機械人般工作,並不能成為真正出色的會計師,也不能稱得上是一個活著的人。

人活著是需要工作,但人不是為了工作才要活著。只有好好理解這說話的人,才能好好地過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廢話少說,現在再說說餘下五律:

六、懂得創作

上司總是對我說,她總是不懂得做預算。為什麼?因為預算說穿了說是編故事,亦即「老作」。雖說是要依某些前提來編故事,但有時候總是要加一點想像力,因此會計師的創作力必須要有一定程度。

上回說過會計師要懂得寫作,那時候指的是要懂得寫議論文,以培養作家按步就班地分析及總結。我相信大部分有大學學位的人的分析能力必然不差;可是,對於做什麼也要按規矩、準則做事的會計師來說,創作顯然是他們工作上最大的阻礙。

雖說會計準則並不是將所有情況一一說明,即是說會計師也有需要思考的時候,而核數準則有時寫得更模糊,好讓核數師能有較大的空間進行核數工作,但他們畢竟是在某一特定框架上思考,創作的空間有限,如遇上了書本上/準則上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他們便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是經驗豐富的會計師還好,他們會用年月累積的知識來應付,但對於會計新鮮人來說便只能以並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挑戰難關。

懂得創作故事不會直接令你的會計人生變得美好,但會使你不停思考新點子,而非只靠不多的人生經驗做事。只有不停思考,我們才能看到進步的出路。

七、懂得化繁為簡

在舊公司裡,我們的CFOsir經常叫人說重點:當你看完一篇洋洋數千字的文章後,你必須要用三點作出總結,說說你所學到的東西。當初當我知道他的要求時,我會想他是否有問題?他竟然要人用三點來總結整篇文章?那麼我不是要放棄接近九成半的內容,只集中在餘下半成的內容上?

沒錯!他的確要別人將精力放在半成、甚至更少的內容上,因為其餘的九成半內容其實是廢的。

什麼意思?其實用心思考一下的話,任何人都能想到,沒有一個正常人能記住所有知識。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你更不要妄想能記得住所有東西!叻sir的意思是,既然我們不能記住所有東西,我們便要記住我們認為重要的三個要點。當我們看了十篇文章,而每一篇我們都總結出三個要點,那我們心中便有三十個要點了!換句話說我們就要三十個和別人溝通時能出得出口的話題了!

他就是以這種想法工作和看書,結果做到了這個位置。事實上,在管理層工作的人都是如此:他們都不會將心思放在無聊的小事之上,但他們不是不細心,而是將心思放在自己認為對生意最重要的地方上。

那麼,為何自己認為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必然是最重要的事情?沒人說過這樣的話。即使是老闆認為是重要的,其實可能一點也不重要。要知道什麼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還是要由名為「經驗」的老師來親身指導一下啊!

八、願意接受改變

這也是作為會計師必需要有的想法。為什麼?由於每月的會計的流程是十分相似,使會計師很容易會將自己的工作模式固定下來,形成流水式作業似的工作程序,增加效率。

不是說流水式作業方法不好,但有時從方法上作出改變,對於工作效率的增加效果會更加明顯。當然這並不是必然的結果,而且過多的改變會做成效率下降,因此作出每一個改變之前都要認真想想這個改變是否需要的。

舉例說,我公司的某部門的人手嚴重不足,於是部門主管決定將現時每位同事的職責改變一下,由過往的每一位也做著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變成他們各自負責工作流程的一部分。用會計的角度來看,那個改變就是讓本來負責整盤數的會計師,變成集中負責ARAPBudgetReporting的模式。目前效果還在觀察中,但各人對這個改變也抱著很大的信心。

當然,在大公司裡,這種分工是必然出現的,但不是每間公司都有多餘錢投放在成本中心的部門上的。

老實說,改變是必然的,而且這個世上唯一不變的就只是經常改變這回事,因此我們必須要讓自己突破規則的限制,才能看到新的出路。

九、目標為本

這是第七點的延伸。事實上,我們必須要為工作設定目標,否則我們什麼也做不好。而且,這個目標必須是包括主目標和小目標。

舉例說,為何張家輝能成為「肌」佬?大目標當然是因為要指《激戰》,小目標就是要在某某限期內將手/胸/腹鍛練至極限。這種設定目標工作的技巧在坊間任何一本有關工作的工具書也有教導,重點是你是否會實行。

對於會計師來說,這種目標為本的工作態度是必須的,因為他們的工作太多了,又有太多文件要處理,如果不設下大目標和小目標,根本不能有下班的一刻。請記著,我們不是為了工作而生存,而且不是只有像機械人般工作才能向上流!

十、懂得下班

這一點是重中之重,也是大部分會計師也做不到的事情!

的確,我們很多時候是被迫超時工作,原因十分簡單:人手不足!如果你身邊有做會計的朋友,你會從他們口中得知原來他們正在做兩人份的工作;如果你身邊有做核數的朋友,你會從他們口中得知原來他們正在做三/四人份的工作!這是什麼一回事?我根本就想不通這種做法的意義?是老闆為了品嘗折磨別人的輿奮感覺?還是老闆為了模仿《反叛的魯魯修》的主角,將所有人的仇恨集中在一人(老闆)身上,透過怨恨他來團結一致?

事實上,每個人也有他的生活,也有他想做/不想做的事情,為何要他總是在工作裡度過人生呢?我明白在成本中心裡增加人手不會對公司的盈利有幫助,但這樣做將會令員工更加感激公司,這比任何事情更加重要吧?

且不說外在因素,身為會計師的我們也必須要認清事實的真相:我們只是在上班而已,換言之我們也需要下班的,而非一直在工作中燃燒生命。沒有人會肯定我們在燃燒生命之後能成為高層,但所有人都會肯定我們在燃燒生命之後會令身體壞掉。在明知有這個結果之後,為何我們仍然要放棄下班的權利?

我深明這是香港的工作文化之一,但我們必須時刻記著要懂得下班這道理。

This Post Has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