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一百一十):歸宿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50424-pro-blog-your-own-office-desk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50424-pro-blog-your-own-office-desk-is-important

在香港工作,少不免要與辛苦扯上關係。我們不像部分外國人,奉行不加班的工作模式,每天準時下班。特別是在港從事會計和核數工作的人,所面對的超時工作的辛苦更不是不能用言語來形容的。
雖然從事會計和核數工作的人都是不能和辛苦這兩字完全脫離關係,很多人卻二話不說地從兩者之中選擇了會計(坦白說,很多在畢業後選擇從事核數工作的人都將此當作踏腳石,為了之後能更快地在其他公司爬上財務部的高層之中。)。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從事核數較從事會計為辛苦。的確,就工時來說,比起經常工作至早上兩、三時的核數工作來說,工作至晚上八、九的會計工作看來真的是十分吸引,但我相信除了超時工時的多少之外,工作環境也是當事人選擇從事會計還是核數工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一張屬於自己的辦公桌。

首先,請你撫心自問,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時期是哪個時候?幼稚園?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我相信很多人會說是中學,因為就讀幼稚園和小學時的年紀太少,即使當時你是無拘無束地上學學習,你現在也想不起大部分的歡樂時光了。現在仍然記得的可能就是那時小息時與同學們一起現捉迷藏,結果被風紀給捉了,或者是那時與同學們一起玩跳橡皮筋吧!(對於八十後來說,這是當時小學妹妹常玩的遊戲)
那麼,為什麼不是大學呢?說實話,大學裡雖然有很多很好玩的東西,而且身為大學生能在校園接觸到的除了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書本以外的體會,例如上莊、參與不同類型的校內課外活動、在課餘做兼職賺取外快等。可是,我卻認為在大學三年裡的生活太過豐富,而當中很多活動也並非關於大學學習,因此對我來說,大學校舍的影像在大學三年學習經歷變得十分模糊。與其說是喜歡大學的生活,不如說是喜歡大學三年裡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因此,中學時期的七年對我來說是十分重要,因為每一天都與三十多人一起,呆在一個班房裡,努力學習,準備期中的測驗、期末的考試、下一個學期的課學程。最重要的一件事說是,你每一天都有一張期待你回來的桌子。
沒錯,今次我的主題「歸宿」說的就是一張屬於你的桌子。這是大部分人在小學、中學,以致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的人都有的一個歸宿,但卻是大部分從事核數的人都得不到的一處棲身之所。我敢斷言,這一件看來十分不重要小事,正正就是左右大部分從事核數的人是否願意在努力工作數年後仍然為會計師樓獻身的重要元素之一。
以前,我曾經從事非會計的工作。那是一間小公司,小得並非所有人都有屬於他們的桌子。當我發現有空的桌子時,當然可以在那裡工作,但當年資較高的人回來,我便要主動讓位給他們。結果我只能找其他空間工作,例如找一張椅子工作。對我來說,這是一份令人自尊盡失的工作,因為我連最起碼的容身之地也沒有。
我認為,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工時、工資、同事、上司等固然重要,但有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也是十分重要。一張屬於自己的桌子,其存在價值往往大於其本身的價值,因為那裡正是你努力工作的地方、你在煩忙的中午一邊工作一邊吃午飯的地方、你在超時工作時努力打拼的地方、你在通宵工作後小睡十五分鐘的地方、你被上司讚揚後回歸工作的地方它就像是見證你工作的一點一滴的眼睛,將你在工作上所遇到的喜、怒、哀、樂、甜、酸、苦、辣作出整理和總結,並在你離開這間公司的最後一日,為你歸結出一套屬於你的總集。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喜歡佈置他們的工作桌。我以前有同事十分喜歡麵包超人,所以她把很多有關麵包超人的物品全都放在桌面上,每天對著它們工作;有朋友對風水有研究,因此他總是用物件擺放出一些古怪的陣式;有朋友則不喜歡太多東西放在桌面,因此總是盡量桌面上的東西放到抽屜裡。總的來說,不同人都會隨著他們的心情和心思,將他們的工作桌變成他們自身的回憶一部分,為的就是將之成為存放工作經歷的書櫃。
可是,對於從事核數的人,特別是在四大工作的人來說,除非他們的職位是經理,他們大部分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桌子,亦即沒有屬於自己的歸宿。這也是難怪的,因為在四大從事核數的人應達數千,而且他們在客人工作的時間比在辦公室更多,難道為了給他們每一個人一個歸宿而給都他們一張桌子?這並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他們總是在豬肉桌上工作。他們當然可以像坐巴士一樣,每天都選自己喜歡的位置上工作,但前題是辦公室裡仍然有讓你選擇的空間。萬一有別人坐了你的位置,你便只能苦惱地找其他位置工作。
另外,你將沒有一個私人空間。每一個你身邊的人都能看到你正在做什麼。當然,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正在忙著工作,沒空查看你是否正在做私人事,但這種像是將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別人眼中的情況並不好受。因此我的從事核數的朋友總是喜歡到客人那裡工作,一來能較自由地工作,二來人比較少,即使沒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也能在不太讓別人知道的情況下稍稍在煩重的工作中偷閑數分鐘。
而且,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更是代表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即是說,公司會否願意在有限的空間裡,分出一小處屬於自己的空間?如果這樣做不能提升同事的工作效率和表現,那為何公司會這樣做?因此經理級甚至老闆級人馬總會有自己的房間。雖說有部分外國公司的高層總喜歡在開放式環境工作,但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有自己的一間房工作無疑是身分的表現。
另外,我認為這種歸宿的存在與否更會影響你是否對公司有歸屬感。我自問對自己的小學及中學的歸屬感更勝大學,不僅是因為我只讀了三年大學,卻讀了六年小學和七年中學,更是因為在小學和中學裡,我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令我感到自己是屬於那個地方,努力學習和與同學相處。在大學裡,令我在少許歸屬感的地方只有圖書館:不僅是因為我經常在那裡的某坐位上溫習,也是因為我在空堂時經常在那個位置上休息。
因此,我不會說我對以前那份連坐位也沒有的公司有歸屬感。同樣地,我不相信從事核數的人,特別是在四大工作的人,會對他們的公司有歸屬感。歸屬感是一種很虛無的東西,你不可能用言語來說明,卻能用身體去感受。你只會對你的歸宿有歸屬感,因為中國人無論有多忙也好,總會在春節假期回鄉與家人相見,因為他們的家鄉就是他們的歸宿,也是給予他們歸屬感之地,也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家。作為在社會上打拼的人,除了自己的家外,工作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因為那裡有屬於自己、等待自己的位置。
現在我也有自己的位置。那是一個靠窗的位置。儘管我公司所屬的樓層很高,我即使在工作時望向窗外也只能看到高樓大廈,但我對於自己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桌子也心感安慰。我不會說這是決定我是否願意在某公司工作的唯一原因,卻是會左右我在某公司逗留的時間。我曾聽說有人因為自己工作位置不好,別人經常在身邊出入,而身後也不時有上司看著自己做事,令自己工作感到不舒服,最後他請辭了(當然主因是其他原因了)。這反映出,我們都是一個有血有肉人,都希望在自己感到舒服的地方做事,並因此才願意在某地逗留。
說到這裡,就請你想一想,如果你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桌子,你在公司工作的快樂將會提升多少呢?

You may also like...

RSS
Follow by Email
LinkedIn
Share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