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一百零八):流淚行勝利道(上)
最近報紙上出現了某個專欄,專門寫會計師們有多辛苦多悽慘。
事實上,我相信這些描述多少加了點個人情感:那些只有一樣從事會計的人才會有的情感。這是正常的發洩,但同時讀者必了解香港並不止會計一行工作是那樣辛苦的,其他諸如我以前提及過的廣告界、醫療界、教育界等其實有類似的情況。其實,我認為在香港工作的我們是很難可以放鬆下來,因為超時工作已經是植根在香港人心裡的一個工作模式了。

當然,對我們來說當然沒有什麼不妥,而且對一直以來都以努力工作為傲的中國人和部分亞洲人也是正常的舉動。可是,對於追求生活與工作平衡的西方人來說,這些就是根本是不值得表揚的的自殺行為。他們的普遍想法是:人類不是為工作而被設計的機械人,因此不應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其他人生中重要的事物,例如家人、情人、朋友等。
的確,我對於西方人的想法是絕對贊同的,因為我覺得只為工作而生活的人生實在是太浪費了。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當下的人生取得選擇權?當然,上司並沒有用槍威脅你要把工作做好,但當你沒有把工作做好,被上司或老闆興師問罪時,你不會天真得以為能用工作與生活平衡這種不入流的藉口來成功為自己辯護吧?到最後,不超時工作的代價就是失去向上流的機會。
今天,我想討論的並不是超時工作的問題,而是不超時工作而令機會流失的問題,從而引伸到會計人如何上位的問題。首先我必須指出,接下來要說的觀點是從一位仍未上位的小薯仔的口,因此如覺得不外如是的話,請將我的看法當作是一篇笑話,看完就算,或者根本不要看。可是,如果你抱一絲期待的想法,不妨在讀後好好想一想,而且與朋友討論一下,可能會找到新的事業突破點。
另外,我接下來的想法可能與以前的文章有類似的觀點。這並不奇怪,反之我認為我必須要這樣做。這不是賺稿費,因為的我根本沒有稿費。我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要將每一天從別人身上學到的東西與自己一貫的想法好好融和為一,再加上自己的不斷思考,最後成為助自己向上流的手段之一。只有好好構築好自己的價值觀與自命成功的方程式,我們才能在機會降臨時好好把握。
最後,我要說的是,以下的想發其實是源自某本書的,我只是在那之上加入了我自己的想法,以及會計人的經驗之談。如果你看過這本書,那便恭喜你,因為你已拿到了成功的入場券,接下來你只要好好地想想如何利用這張入場券而已。
那本書就是Malcolm Gladwell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說實話,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真心覺得會計人應該是世上與成功最接近的人之一,因為我們總是按書中所說的某些成功因素而工作。這裡我將在稍後略作說明。
這本書的主旨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認知的成功,與真實的成功可能有極大的出入。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一直都忽略了真正的成功因素,那我們將要與成功緣盡了!因此,該書的作者將他認為真實的成功一一呈現在讀者眼裡。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相信書中的內容,而要將那些看法與自己的想法合而為一,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功路。請謹記: 「成功是不能被複製的。」。
事不宜遲,讓我們來看看成功是怎麼一回事?
一、一萬小時的努力
當我看到這一點的時侯,我便想:「怎麼了?原來會計人天生便具備了成功的條件?」。事實上,不論是出於自願還是被別人脅迫,香港人大部分都是努力工作的工作狂,因此這個條件看來很輕易便做到了。
在書中,作者以蓋茲的努力寫電腦程式、莫札特的努力磨練和披頭四的努力演出作例子,指出這些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是不斷地努力的。他們的努力並一般地努力,而是持續至少一萬小時,即持續約一年半的時間地努力。
這是否一件容易的事呢?試想想,你能花多少坐在電腦面前寫程式呢?不是打電玩,也不是百無聊賴地聽音樂上網,而是認真地寫電腦程式;你以前在花在唱卡啦OK的時間是多少?想必連續唱兩小時便已經喉嚨痛了吧;你以往花作學習彈琴的時間又是多少呢?想必在鋼琴前待上一小時練習便感到疲倦了吧?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要花一萬小時在某件事上面,持續不斷,是一件多難的事。可是,原來我們會計人卻一直在做這樣困難的事!原來我們一直痛恨的超時工作,反而幫助我們取得成功。如果要以努力工作來取得成功的話,那會計人只要去業界超時工作的地方工作數年,那必定會累積數萬小時的經驗,那接近成功又向前走多一步了!
這些說話聽起來十分熟悉。沒錯,這就是很多會計人都會用來說服自己進入四大會計師樓工作三年的理由了!的確,這是一個合理的理由,因為你不去地獄去磨練,又怎能學到比其他人出色的能力呢?因此在龍珠裡,在地球不斷努力的比達永遠比不上在界王神界修練的孫悟空了!因為在界王神界的的修行必定會比地球更辛苦吧?(看漫畫不要駁漫畫。)
原來,會計人的成功之路是這樣直接:只要老老實實地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四大會計師樓,那便是一個好的開始了。因此,小弟這種不想到四大會計師樓做核數的人是最愚蠢最難取得成功的。即使我願意超時工作,也不會有在四大工作的人的超時工作的程度。這是實話實說,而非罔自菲薄。當然,我當然相信自己也有成功的一天,但要花的時間更多,走的路更遠。
另外,或者我們要弄清楚一點,說就是不要以在某會計師樓工作為一單位,而是以做某個會計流程為一單位來衡量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以我所知,在四大工作的最初一段時間都是做影印和對數的工作,因此一年過去後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做非核數的工作,而三年後做核數各部分的時間都不足一萬小時,因此不要因為辛苦而在四大只留三年(你當初不理辛苦選擇四大就是想比別人更快更能成功,因此不能因為辛苦而離開)。
總而言之,如想從事會計並想更快更有機會取得成功,你就要走主流進入四大工作了。
二、豐富的心靈
各位有沒有在職場上遇過一些能言善辯的人?或者十分懂得和別人相處的人?如果你以為只有做sales一行才能遇到這樣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在會計界,特別是四大會計師樓,總會有這樣的一些說話能手。他們的工作能力可以十分出眾,也可能十分平庸,但他們往往獲得很高的評價。
再看看成功往上流的人,他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有獨特的長處,但其中的共通的特長就是: 他們的說話能力都是十分過人的。可能你會說他們只是懂得毫不猶豫地罵人,或者經常以短短數句便將工作推到下屬的身上,但他們可能在午餐時經常與同事無所不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或者當上司/下屬有私人問題時,他們能提供一個別人忽略了的角度去觀看整件事情。
看到這裡,你應該察覺到說話能力過人的人,往上流的機會往往是較大的。他們的說話能力並非仗賴於使用某些高層次的說話技巧,而是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心靈。
什麼是豐富的心靈? Malcolm一書中,他舉出了一個例子:某人以兩件物件分別測試兩個人,問他們那兩件物件的用途。其中一人IQ十分高,但只為每件物件給予兩、三個用途; 反之另一位IQ不如人的,卻能舉出十多個用途。當然,絕大多數的用途都並不實用。例如,兩件物件其中之一為磚頭,那IQ較遜的人竟然說磚頭的其中一個用途是用來打人!
可是,先不理答案的質量,答案數量多的那方的想像力也不是可以小覷的,不然他不可能想到那麼多用途。這就是所謂豐富的心靈,亦即所謂創造力了!
下回再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