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50508-pro-blog-accountant-express-train
不知由什麼時候開始,時間流逝得很快:不知不覺便過了十九年讀書生涯,然後開始了書寫著困難重重的社會求生記,直至現在。
數十年的過去,令我真心明白到,時間是一列不等人的火車。它不會理會人們正在經歷什麼,享受什麼,只懂得一直向前,永不停止。然而,不知怎的,在進入社會工作後,這列火車彷彿走得比以前更加快,更加急,令人想冒險中途跳車欣賞風景的膽量也被嚇跑了。
要說是因為自己是從事會計,所以有這種感覺,那未免太自大了。畢竟,正如我一直以來所講,在香港努力生存的人無一不是以命相搏地工作的。不論是尊貴如醫生、政府高官、大律師,還是草根如街市賣菜、做倒垃圾的,無一不是無天無日地工作。他們早上幹正職,晚上下班後做兼職,例如回家湊仔、到網上研究股票、或者真的去打另一份工。在香港每一個在社會工作的人都坐上了這一列與光速一樣快的列車上,心底裡渴求著在某一天,當火車的速度比光速還快的時候,自己能回到過去,享受過去失去了的安穩時光…
抱歉,這種想法只存在於大詩人的無聊想像之中。事實上,在列車上的人都只想向如何向前走: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可是,作為其中一位會計仔,我當然不禁要為從事會計的人說句話。沒法子,自己體會太深,感覺自己與同行的經歷總是最慘的。先不說別的,就說一般人最需要的休息,我們也難以得到。我記得以前有一位的前輩跟我說,他也不明白為何現在的會計、核數師要做得如此辛苦?他以前做其中一間Big 5,每天總是能夠在7時多離開。當然他承認他回到家裡之後可能還要工作,但總體來說他的工作量不會太多,多得要將工作以外的所有活動全部暫停。他認為這種工作情況是歸究於現時的人的時間分配和管理能力。當然我只笑不語,心中不敢有太主觀的想法,直至數年後的現在,我明白到他的說話可能只適用在當時他的情況;現在的情況比他當時更糟糕、更難以想像。
每當看到有人到網上討論區上發帖表示自己工作很辛苦、上司不明白自己等等,我便不禁往下看留言,看看會否有人留言叫發帖者好好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不足等等。我對於他們的建議不表認同。我並非說他們的建議不好,反而我十分感激他們很大方地將自己心中的想法告之別人。但是,我認為以這種說教、批評式的話語指導並不能為發帖者帶來幫助,反而會讓他認為留言者只是來攪亂。反而一些老練的人以還體諒邊說教的方法來指導更能收到效果。
說回休息,事實上在當下社會裡從事會計和核數的人是否真的不善於時間分配和管理?我不敢苟同。反而我認為真相說是:公司本身不重視會計和核數的工作。對於一般的公司,會計只是一個管數的部門,每一天都要按照預算用錢,用多一元少一元也不行。有人會說會計部是重要的部門,因為會計幫公司節流,也為公司「整靚盤數」,當然重要。但對老闆來說,節流並不是重點;只要開源足夠,節流自然不用那麼嚴謹。而且,很多時老闆/管理層級的人的年終花紅,就是基於公司的當年盈利上,因此他們總會在追逐盈利上花時間花心機。結果,老闆的重心放在能幫助他開源的部門身上是意料之內的結果。換句話說,會計部所分到的資源比想像還少是每一位老闆肆意造成的事。
那麼,會計師樓又如何?對於會計師樓而言,核數工作就是他們盈利收入的主要來源,那沒理由不將資源放在核數師身上吧?事實上,我絕對相信會計師樓的老闆們有將更多的資源放在核數師身上,因此你們看到在較有規模的會計師樓裡,核數師的月薪(非時薪)是較普通的會計師為多,例如在大型會計師樓工作的核數師,在工作了三年之後,月薪一般已超過HKD 20,000(可能接近HKD 25,000),反而同樣有三年資歷的人在普通公司可能只有HKD 15,000。可是,核數師之所以仍然感到資源不足,是因為他們的工作量實在太多。基本上,一位核數師的正常上班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十一時左右,而工作量大的那段時間更是上午九時至上午二時左右!那樣的話,公司將再多的資源放在核數師身上,核數師們也感受不了吧?那為什麼他們的工作量如何大?因為競爭大,生意難做,每接一件job便被客人還價,正如一般sales一樣,說好了HKD 500一對球鞋卻被人還價HKD 350,最後只有HKD 400賣出,加送一對鞋墊。無他的,因為你不用HKD 400將球鞋賣出,客人就到其他地方消費。等等,核數師們不是會離開嗎?離開便離開吧!反正每年有數千名學生甘心當水魚!因為沒有核數經驗的人/沒有大型會計公司工作經驗的人,根本不能有往上流的機會。這就是品牌效應!這就是會計人生!
換句話說,一般公司的會計因為在老闆眼中的地位不高而沒有資源,而在會計師樓的核數師便因工作量太大而令資源不足。結果是一樣的:做到死!
不斷工作的結果就是時間流逝速度飛快:今天的工作完成後已經夜深,回家休息數小時後便開始另一天的工作,結果日復日、夜復夜的工作令會計/核數師的人生變得單一。幸運的話,遇上賞識自己的人,為自己的事業帶來高峰,以事實說服自己以往的付出不是白費。可是,又有多少個人有這種幸運?又有多少人能在努力付出之後取得不錯的結果?不願意/不夠資格走上核數之數的人,難!願意走上核數之數的人,不難卻不易!倒頭來只有帶有強運的人才能往上流。
對從事會計/核數的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悲哀;對在香港工作的人來說,這種無論什麼行業也不能逃避的遭遇也是他們的悲哀。
而在火車上的人,除了感覺自身正在不斷向前之外,車外的風景卻正在不斷的向後退,直至消失在視野之中。這種失去令我想起自身的失去,即是我將要說的另一種悲哀:性格專變我悲哀。
對於休息這話題上,我認為絕大部分從事會計/非會計的人也能深刻體會得到。可是,對於性格改變這一話題上,他們可能察覺不了。
最近與一位已轉職internal audit的友人傾談。他指出以前在會計師樓工作的其中一個不滿,就是眼見在別的大型會計師樓過檔的人,他們目中無人的態度。此話何解?舉例說,當有新人做得不好,他們會在眾目睽睽之下面斥新人的不是;當被問及一些問題,他們便會將責任推到手下身上,務求自己脫難要緊。這種行為可能是在辦公室生存需要用上的技能,但卻不是值得別人學習的技能。他們一直都是這樣的嗎?我認為人性非本惡也非本善,但若果一個正常人在正常的環境學習的話,他們應該不會變成這樣子。這可能為我們這些不曾在大型會計師樓工作的人帶來一些示警:要在那裡生存下去,人們只有化身做惡。
當然這只是我一己的想法,而且我完全相信無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總會遇到此等性格惡劣的人。只是因為友人是從事核數工作,不幸被他遇見了。可是,我絕對相信在大型會計師樓裡工作,如果仍然留有在學時期的天真想法,必然會被別人欺負。為什麼?因為那裡就是一個修羅場,每天也要與不同人和工作戰鬥,只要稍一不慎對別人顯出軟弱之心,便會被別人吃掉,例如要負上某些難做的工作,或者負上大責任等。結果在那裡工作的人只能將自身性格全部收藏,並穿上厚重的鎧甲,以承受別人密集的攻撃。如果受得了,便能收成正果,但自此在人生路上便失去了真正的自己;受不了便會被人淘汰,結果終此一生一事無成,卻能保有真正的自己。想得到什麼、失去什麼,請自行決定。
同樣地,這種性格轉變的情況在任何行業均會發生,剛巧我是從事會計,便以會計作例子。
失去休息時間而間接地令時光飛逝加劇;性格轉變更使過去的自己一去不復反。這兩種東西就是目前大部分從事會計/核數所面對的悲哀之二。或許,我要聽從我那不太出色的老闆(如何不出色?將來有機會再說)所說的一句看來十分精警的話:「你不能再以一名會計師的角度去思考,而要以一名老闆的角度出發。」
為何他會叫一名讀會計出身的人,用非會計的老闆角度思考?難道以老闆角度思考事情便能令時光飛逝減慢?難道以老闆角度思考事情便能避免性格轉變?
他給予我的這句話,令我想起到個字:「態度」。唉!又是些虛無飄渺的東西!下回再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