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50522-pro-blog-attitude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50522-pro-blog-attitude-and-execution
「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這是一句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的名句。我相信很多人在中學時期上課時也聽過這句說話,若果沒有的話也肯定聽過「雞肋」這詞語。
沒錯,這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了二十多年後由我的經歷所建構成的一個想法:我認為工作處事態度有如雞肋,食之無味,因只有良好的態度並不一定會為你帶來什麼好事;但卻棄之可惜,因為沒有一份良好的態度,你永遠拿不到想要的東西。
我想這種想法肯定與很多人心中所想的十分不同,至少與我的新舊老闆不同。
上回說到我們會計人都乘搭著一列高速奔馳的列車上,不停地工作,忽略車外往後逝去的美麗風景,也失去了自身曾經擁有的心靈。這些看似充滿詩意的說話,確實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每一個會計人的生命裡。我的新老闆很多時都會將這些失去歸咎於我們總是以作為會計人的心態做事。換句話說,我們的失去都是自找的,因為我們這些從事會計的總是以會計的心態來工作。
沒錯,這種說法很傷人,也很不負責任:為何我們要以會計的心態來工作?因為我們是從事會計嘛!我真的想不通,一名從事會計的人,如何能以非會計的心態工作?可是,經過我反覆思考之後,我卻發現事實上他的說話是對的,而且也絕對能幫助我們這些一直經歷失去的會計人重新擁抱生命,但這種說話並非對所有會計人有用,而是只對已抓到向上流機會的會計人有幫助。
簡單來說,會計世界裡的過分斤斤計較、過分按本子規條辦事、過分重視理性和數據的分析,令我們這些會計人深陷在一個又一個的地獄。有時候一些簡單的賬目上的轉變,因為一些會計準則的要求,而令事情變得複雜難懂,要花上十倍,甚至二十倍的精神去思考對策。
例如對盈利的分類一事上,某些公司上的盈利收入可能不符合會計準則上的要求,結果要加入「一些想法」,甚示「一些證明」去將這些盈利合理化。在會計上說,這些也許就是所謂的Creative Accounting,但在部分老闆的眼中,任何盈利都是盈利,為何要花時間在盈利分類這一類沒有價值的事情上面?
這種心態形成作為老闆和作為會計人的分野。我當下的老闆經常疑問,為何我和我的上司經常要加班?為何不能準時下班回家享受生活?為何每一天都埋頭苦幹地做、做、做、做?為何他吩咐我們做的工作總不能如期地交到他的手裡?為何我們總是要求增加人手?在他眼裡,或者在很多老闆的眼裡,會計世界裡的上百種報告有九成都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大部分報告都是不能直接為生意上提供即時有用的資訊。
舉例說,在大學時學到的財務比率,在老闆眼中只是一堆死的沒用數字,但在會計部裡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來計算,作為一些將來可能需要的行動的一些數字上的解釋。哈!我說得很不清楚是吧?因為對很多會計人來說,他們連自己正在做什麼也不了解,只是因為作為會計人他需要去做而已。
但是,我們沒有做錯,因為我們的工作正是與數字打交道,和數字玩遊戲,我們的心態沒有錯。那麼,那就是老闆的心態有錯嗎?當然不是了!老闆只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說話,他們當然要將精力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面了!
簡而言之,在老闆眼中,會計人一生所失去的都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他們只懂得以會計的工作態度做事,如果他們能轉變心態,以非會計/老闆的心態做事,他們便不會續繼失去東西。可是,如果所有會計都這樣做,那世上的大部分公司都一定會倒閉收場,因為公司營運上的穩定正是有賴於會計世界裡的過分斤斤計較、過分按本子規條辦事、過分重視理性和數據的分析。因此,我便有了文章初時的結論:以非會計/老闆的心態做事並非對所有會計人有用,而是只對已抓到向上流機會的會計人有幫助。
因此,只有良好的態度並不一定會為你帶來什麼好事,因為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良好態度,老闆而言的良好態度對會計人而言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只以某特定角色的良好態度工作必定會有碰釘的一天;如果我們不去學習對老闆而言的良好態度,以非會計人的眼光看事物,而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我們永遠不能成功拿到想要的東西。
這是一件很複雜很需要花時間思考的事,並不能只用短短數百字來說個明白。
以上所說的是以微觀的視角看角色上的處事態度不同。接下來我想說的是以宏觀的視角看人生裡的處事態度。
曾經有一本名為《秘密》的書大膽地將成功歸究為信念和態度等虛無的詞語。坦白說,我對此感到不以為然。從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身上,我學會了努力艱苦地工作,向著目標奮力前進的工作態度,因此我從不相信只擁有某種心態/態度便能獲得成功這些天真的言辭。
可是,對於取得成功的人來說,正確的心態在他們取得成功的路上是不能缺少的。例如我的舊老闆叻sir一直向我強調,只有抱有正面積極的心態工作,成功才會願意接近你。他深信自己的成功都是因為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人生當中積極地向別人學習,積極地將自己變得更好,每一秒都比過去變得更好。我對於他這一種想法是絕對認同的,而且我確信沒有一位成功的人是沒有這樣心態。
又例如對於一生下來便沒有四肢的Nick Vujicic來說,幫助他從悲慘的人生當中掙脫出來,成就現在成功的他的東西就是正面積極的心態。他並沒有因為身體上的殘缺而放棄自己,相反比起其他正常的人還要努力向命運挑戰。
事實上,西方人與東方人在正面積極的心態的存在與否這話題上有著明顯的別野。對我們東方人來說,西方的正面積極的心態往往會有忽略細節、沒有危機感的做事方式,最終可能會得到不能翻生的最壞結果;對西方人來說,我們做事過分考慮細節、不時以悲觀的心態為事情作出最壞打算,往往會忽略在「危」中出現的「機」。這反映出東、西方在做事心態上有明顯的差別。
我感到疑惑的是,是否必定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才能令自己行動起來,向著成功的目標努力前進?我一直不相信只有正面的心態才能推動自己前進,而是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心態,只要能將之好好利用,化成令自己向前進發的動力便成。
換句話說,我認為重點不應放在心態上,而應該放在執行力上。只要有大無畏的執行力,將自己的想法慢慢變成事實,你才能成功。
就是這種想法,令我即使以宏觀的視角看人生裡的處事態度,我也覺得態度是一件雞肋:即使沒有所謂良好的態度,我們也能前進,因為態度的存在與否與能否取得成功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食之無味);但若然沒有適當能推動自己的態度令自己向前,我們便一定不會成功(棄之可惜)。
可是,這要如何應用在會計人的可悲人生中?如何才能讓我們這些處身在高速奔馳的列車上的人,不會不斷失去身邊的美好事物?請恕小弟經驗尚淺,未能提供確實的做法。在這一刻,我只能提供一些重點的想法。我也需要時間去將這份想法變成真正的行動。
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每一個人也正坐在這列車上;我們都不斷地失去某些東西。我們要以此為題,再利用繫在我們頸上的照相機,拍下沿途吸引我們眼光的景物。
我們不能貪心地以拍片的形色拍攝車外的景物,因為這樣的話我們便不能找到重點;沒有重點的人生是不會有成功的一刻。只有學會放棄,學會選擇,我們才能向著成功這目標邁進多一步;換句話說,就是要學習在令人喘不過氣的工作上學會說「不」,或者不斷地思考如何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上司想要的資訊。
這看來是有點說教的口氣,但卻是事實,是在這社會上工作數年的我的自身感受,可能因為自身經歷尚淺而沒有說服力,但我確信大方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