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60212-pro-blog-learn-from-boss
「給!麻煩你幫手在今天準備支票。」上司忽然走過來我身邊,將數張帳單交到我手上。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間不大的公司,是總公司在亞洲的其中一個分部,因此員工不多,財務部更是規模不大,因此很多時我也要兼任很多工作。很多時候,在人手不夠的時間,上司也要做準備支票這種下級的工作。現在上司叫我準備支票,換句話說他正在忙得不可開交,連付款這容易的工作也沒有時間做。
我點了一下頭,拿起那數張帳單看一下。不看還好,看了之後我立即抬起頭看著上司。上司面如死灰地看著我,說:「對啊!又是這些東西啊!付吧!難道可以不付?」
我究竟看到了什麼?哈哈,事實上數張帳單又不是什麼恐怖的東西,只是那些帳單上數目實在令人感到驚訝:那些全部都是有關酒吧和餐廳的帳單,每一張都是過千的消費。帳單全都寫上老闆的名字,不用細想也知道這又是他與別人吃喝玩樂後的索償。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的索償。之前老闆已有提交超過兩隻手所能計算的數目的帳單,而且每一筆也不是可以不理會的金額,而每一次他的理由也是相似的:「那些都是與客人吃飯的開支」、「那些是與Team吃飯鼓勵他們的開支」、「那些是與總部同事喝酒談公事的開支」等等。作為一位下屬,我們應該聽從老闆的說話;但作為一位管數的人,我們應該要在決定每一項支出之前評估一下該筆支出是否應該被容許支付?究竟那一個身份的權限比較高?現實告訴我們,老闆的說話是絕對的命令。
今次我想說的不是如何聽從老闆絕對的命令,而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從不懂得如何管理公司的老闆的身上得到很多反面教材。
有一次我在與老闆閑聊的時候乘機問他對於公司使用金錢的看法,他說:「我認為在公司發展期間,很多不同的開支也是必須的,例於應酬,或者飛到不同的地方找生意。現在是十分關鍵的時刻,如果在這個時候不大膽地投放金錢,我們將會錯過很多機會。」
我再問他覺得現在公司在金錢運用方面是否能夠達到他所期望的程度,他搖搖頭地說:「最近總部對於分部的開支十分著緊,這令我感到大惑不解。看來他們不懂得做生意,不知道做生意的把握時機為何物,只懂得說要控制成本。我認為他們對於一件事情的認知有錯誤,那就是:現在是我在管理這個分部,不是他們。他們為何要限制我的分部的所有開支?這嚴重地限制著我們的成長。」
他的說話看來十分有道理,但是只要想深一層,你便會覺得那番說話十分奇怪:為什麼成長與控制不能同時存在?為什麼控制會限制著成長?我們從「小學雞」成長到大人不是受到了不同的限制?但是那些限制究竟是否阻礙了我們的成長?還是促進了我們的成長,令我們走到當下這個人生?
別人怎樣想我並不知道,我只知道老闆這種做法正正是反叛期的做法:不許別人控制自己,不許規則限制自己,自己要有絕對的決定權。當然,他有他的道理,總部也有總部的道理,但世事就是這樣,不能盲目且極端地走向哪一個方向,不然只會限制自己的眼界,看不到其他東西。
老闆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曾經在其他分部使用同樣的「零開支限制」手法取得不錯的成績,是故他認為同樣的手法也能應用在現在的分部上。可是,在規模、客戶群、文化、營商環境等的不同下,他不能將過往的成功模式完全複製在當下的情況中,結果金錢花了不少,成績卻無甚起色,令總部不滿也是可以預見的事。
問題是,他在這分部已待了一段十分長的時間,卻仍然未有意識到他開支過大的事,仍然不斷地以「倒水」的做法花費金錢。他從沒有擔心過缺錢,還曾經嬉皮笑臉地說:「沒錢的話,找總部借錢便成。他們斷不會眼白白看著我們死。」那時我想,如果我是總部的管理層之一,我在看到分部有這樣的情況的話,我可能會以斷水斷糧的殘忍姿態來教訓一下不懂自制的分部。
除了開支未能好好控制之後,他的處事態度也令人有所顧慮。這是他最常說向分部高層說的一句話:「不要經常問我的意見,你要自行決定;做錯了道歉便成。」你可能會問,這是很好的態度,不是嗎?身為下屬的,難道要經常詢問上司的想法和決定?如果一名下屬因為害怕做錯事而不去做任何決定,那他又何德何能繼續在公司留一席位?為何不找其他更能幹、更能下決定的人取代之?
如果不知道背景,我也會有以上的想法,也會對看似正在磨練下屬的老闆心生欣賞。可是,很多時候,在下班後的一些同事聚會中,我總不經意地聽到了一些事情的真相,令我對老闆的印象更加有保留。
「那個人又『擺我上枱』了,說什麼他什麼都不懂,因為他不是專業,因此所有有關決定都是通過我的首肯。」這是某分部高層在下班後、小聚時的一些抱怨。
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多喝兩杯的分部高層喝得興起,變得什麼都敢說:「那個人將所有責任都推到我的頭上,說是我的決定,他只是聽從我的建議做事。你能想像這是一個老闆應有的工作態度?的確,我在專業的範疇有比他更實質的知識和經驗,因此他要倚賴我的決定是正常的,但身為我的上司,他應該以自身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跟從我的想法,並且有承擔這個決定的覺悟,而非一句『這是某某的想法』來輕輕略過自己的責任。」
面對喝得興起的同事,你會相信他說的話嗎?我不會說是百分百相信,因為我絕對相信他將自己的情感也加到他的說話之中,令他的說話看來並不客觀。可是,我卻相信那同事並非隨便出口中傷同事的人,因此他的說話是有一定的真確性。
換句話說,老闆可能比想像中更沒有當老闆的覺悟:他要求下屬有自己的決定,做錯了也沒關係,並非因為希望下屬能在經歷不同的事情之後有所成長,而是因為他希望盡可能自己不沾手在決策的事情上面,以致在出問題時他不用承擔責任。為什麼?因為他不是某方面的專家,因此他認定自己不是最適合下決定的人,他亦相信自己不是承擔責任的人。
就是那一句「做錯了道歉便成。」,他自以為將道歉的責任都轉到下屬手中,自己則不再需要對事情作出什麼回應。當然,如果事情發展順利,那利益將會歸誰?我不敢亂想,生怕愈想愈負面,只能就此打住。
事實上,老闆並非壞人,他不時會說笑話來紓緩同事的緊張情緒(至於好笑與否就見人見智了),也會用說話來鼓勵同事工作。可是,人總不是完美,很多時甚至會好心做壞事。正如老闆對開支的看法,我真心相信他是為了找到更多客戶而不計較開支,但他卻忽略了控制的重要性:如果他依然無節制地增加開支,那他在等到那些開支真的變成公司的收入之前,公司的負擔便已增加不少,最後可能令公司陷入危機之中。或者,正如他不願承擔某些責任,只因他不懂相關的知識,因此希望有相關知識的人能幫一把,但他卻忘記了自己的位置正正是需要負上這上責任,否則他不要當上老闆這個位置、不要高薪酬好了。
當下,我又要準備不知是第幾張的支票了。儘管我不願意準備支票,我也只有無奈地做,心中暗暗「感謝」老闆再一次的身教,讓我知道應該如何當上一個稱職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