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60101-pro-blog-excuses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accounting/160101-pro-blog-excuses-no-more
最近聽到一位朋友A向我訴苦,說他的上司想法太過死板,不懂變通。故事十分簡單:那是關於朋友A的工作進度滿足不了上司的要求。
那個要求也是十分簡單:他要朋友A在某日之前完成某件工作。可是,那件工作涉及人士太多,每位人士也屬於不同部門/公司,因此要互相協調而完成工作的難度十分高。另外,面對聖誕及新年假的來臨,部分同事當然會請假與家人朋友離港遊玩,結果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那高難度的工作變成不可能的任務,最後未能在指定日期前達到某程度的完成度。
結局顯然易見:上司不滿意,朋友A捱罵。我問:「為何不將事實和真實情況告知上司?我想只要把情況清清楚楚地說明,哪怕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事情的發展實在令你不能按計劃完成。」
朋友A聽後大笑起來,說:「你究竟有多天真了?你究竟在這個社會工作了多久?還是說你真的那麼幸福地在天堂般的公司工作?」
我感到不明所以,要求朋友A詳細解釋。他輕輕搖頭,無奈地說:「你覺得我沒有將情況告訴我那討厭的上司嗎?我當然有了,他是他聽不進我的說話,只說:『放假不是藉口。現在的情況是:工作不能如期完成不了,你現在說什麼也沒有意思。』那我可以怎辦?他根本不會理會其他事情,只在乎自己的仕途會否被手下的差表現所影響…」
「放假不是藉口」?究竟這是什麼情況?這讓我想起西方人的一種思想:nothing is impossible。「沒有事情是可能完成的,只看當事人有沒有心去做。」這句說話一般都會伴隨著另一句說話:「不要說『做不到』、不要找理由去解釋,那只是不去做的藉口。」
的確,我十分認同我們處事應該抱有正面的想法,不要只想著做不到而去做,因為最後可能會因為這種想法而不去盡力做事。但是,如果我們總是不去思考所有做不到的事情背後的原因,那我們又怎能去好好地完成該事情?而且,那些原因又是否盡是一些藉口呢?
從這方面想,我一直都認為西方人未免太過撟枉過正了。他們不會理會過程,只重視結果,如果結果不滿意,過程怎樣了也沒有所謂,也不會去深思那些阻礙自己完成工作的原因是什麼。他們覺得這是正面、積極的想法,因為不會去想失敗,不會因為失敗或任何理由而停下腳步,只會全心全意想著成功而去做事。可是,在我而言,這對當事人未免太不公平(雖然這個世界沒有公平可言),因為能否完成一件事情並不止是要考慮可控制的因素,還要考慮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或者當事人的一些想法。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在大學時期每一天上課前都會到學校的健身房做運動,因此當時的身體不錯,至少不會有小肚腩。可是,自我畢業出來社會工作之後,我運動的時間愈來愈少,原因不外乎:
1. 工作太忙,本身已花了半天時間工作,再扣除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後,我已經沒有多少私人時間。
2. 工作太累人,很多時自己已將100%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令自己每天也要喝3至5杯咖啡才能維持精神,哪我還何來其他精力做運動?
3. 坊間的健身中心太貴,每月的月費為百多元至數百元不等。如果不是經常去做運動的話真的是太浪費了。
4. 曾經有數次回母校的健身房做運動,卻因為離家有一段距離以及要總要花費一些交通費而每次都中途放棄了。(小數襟長計:每次來回車費為16元,每月四次的話已花了64元,足夠吃兩至三餐飯了。)
如果是西方人、或者有著西方「nothing is impossible」的想法的話,我以上列出的所謂理由只是藉口:
1. 什麼叫工作太忙?時間是自己安排的,管理不好只是自己的問題,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如何管理時間,而不是找藉口不去做運動。並不只是只有你一個才要工作,很多其他人也要工作,但他們卻能好好安排時間,並能抽空去健身房做運動,證明工作太忙並不是不去健身房的藉口。
2. 工作太累人也是藉口,理由與上一點相似:其他人工作後也感到疲累,為何他們也能堅持去健身房?
3. 什麼叫太貴?健康可是無價的。如果每月能花上數百元來換取自己去診所看病的醫療費,那可真是賺到了!另外,只要慳一點在外用餐的錢便能儲到這個數目了,所以根本不昂貴。昂貴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4. 理由同上:數十元的數目只是一兩餐飯的價錢,很容易便能儲得到。
5. 最後,為何做運動要去健身房?只要有心,在街上跑步,或者在家裡做俯卧撑也是做運動。因此,以不去健身房來作為不做運動的原因可是最大的藉口。
因此,我那些不去健身房的理由被徹底無視了。我想,即使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他們也會覺得西方人的回應比起我的理由更有說服力吧?說真的,我也這樣覺得,但同時我也不會去說服自己是錯的,因為我知道我所舉的理由並不是藉口,而是我真正遇到的關於到健身房甚至做運動的難題。
有一點我是十分堅持的,就是每一個人都是不同個體。沒有任何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雙生兒,他們也會因為經歷不同而有不同的成長與想法,因此在長大後他們變成完全不同的人也是有可能的。換句話說,我們總是簡單地想事情,將別人一些成功的因素全單搬過來,來否定自己不成功/做不到的原因其實是藉口。
曾經我有一段時間是很喜歡看成功人士寫的作品,例如我當時就經常到書局「打書釘」,閱讀黃毅力先生的書,並且看看是否能藉著模仿他的想法和行為可取得相約的成功。可是,在社會工作的數年令我明白到,成功是不能複製的,因為取得成功的人不只是依靠自己的能力,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左右著。因此,不論我花多少時間看黃毅力先生的書,再怎樣模仿他的想法和行為,我也不能取得相似的成功,因為協助他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已經一去不返了。當然,向他學習總是有得著的。
同樣地,西方人那「nothing is impossible」的想法說穿了就是以其他成功的人的經歷和想法強加在一般人身上,並以「既然某某能做到,為何你做不到」為理由,完全將做有做不到的理由當作藉口。
客觀上,我十分認同這種做法,因為某程度上這總是能激發當事人的決心,結果可能是出乎意料的,甚至能令人取得空前的成功。可是,主觀上和卻不太認同,因為這是無視個人的獨特性去看待一個事情。由於每一個人也是不同的個體,我們總不能都能做事某件事,因此做不到的不是藉口這麼難聽,而是代表著我們正面對著的難題。
這些難題是否都是我們都不能克服的?非也,我想只要找到適合的方法,我們都能解決自己所面對的難題。但是,當前的難題仍然未找到解決方法,因此那些就是理由而非藉口。
你可能會覺得我想多了:理由和藉口看來都以相似的東西,為何我要如此堅持分開理由和藉口?來我看來,理由和藉口分別可大了。我認為理由是一個客觀的詞語,客觀地說明某件事背後所存在的什麼東西,但藉口卻是一個主觀且負面的詞語,去說明某某做到/做不到某件事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原因,那就好像在說:「不要再找藉口了,你根本就是懶惰,不想去做某件事。」的感覺,完全無視個人的想法,感覺十分不好受。
再舉一個很令人火大的例子。每天我也是最早回到公司,也差不多是最後才離開公司。上司和老闆總會奇怪我為何那樣忙。有一次,他們問我平時都在做什麼的,為何總是埋頭苦幹地做事?我答不出,因為我已經記不得自己都在忙什麼。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這樣的想法:
1. 我做事太無效率,導致我經常加班工作。
2. 我正在做太多無謂,沒有價值又浪費時間的工作。
3. 我不去找方法改善。
可是,只要是認識我的人也會知道,我的工作態度是總是希望做到最好,而且經常尋找最有效率的方法做事。可能是我多心,但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點羞辱,也看到了他們對我的不了解,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不尊重的眼神。當然,如果我站在他們的角度上看事情,我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但同時我也會考慮對方是否正面對什麼限制,我又是否能幫忙去改善這種情況?
總括而言,我對於經常使用藉口這主觀而有貶低別人努力的詞語的人感到不悅。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希望讀者們能好好想想究竟理由和藉口的分別在哪裡,並且好好運用這兩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