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是一個很守時、很自律的外國人。他每星期總能抽時間做運動,令自己不會像部分香港忙碌工作的人一樣,因為經常坐著工作,令身體發胖、走樣,最後只能一邊回想自己以往標準的身型一邊無奈嘆氣(笑)。
另外,他還習慣每天一早回到公司,盡量向所有人打招呼。可能是過往的工作環境、成長環境以及工作文化所影響,他十分重視打招呼,即使在招呼過後也會寒暄幾句,以了解及關心同事生活過我怎樣。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打招呼。
我與部分香港人一樣,並不是一個經常向別人打招呼的人,而今次逆流而學的對像正是我自己。我留意到這一個不好的習慣已有一段時間,但看來我自己並不是十分重視打招呼的重要性,因此我怎樣想去改最後總是失敗。
對於打招呼,我曾經與我的老闆有過一次探討。在探討過後,我說服了他,令他對我的打招呼模式有變。當時我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妥,因為我知道我說的是事實,但現在再次回想,令我覺得我不應該這樣說服他,因為這樣做與向現實低頭無異。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那一天,老闆如常很早地回到公司。他在看到我之後,便習慣地說句:「Hi!How are you?」我聽後沉默了一會,接著開聲問:「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何總會以『Hi!How are you?』作為第一句的問候句?你也有沒有想過這句說話為你帶來的答案是否又是你想要的答案?」他看來仍然未知道我這一番說話的意思,便直接說:「我不明白你說什麼?我當然知道『Hi!How are you?』的用意了!這是一句打招呼的問候語,用來開啟對話,也令自己知道對方當下的心情。」
我當然明白他的想法。之後,我便向他說出我的想法:「的確,對於大部分外國人,這是一句十分普遍的問候語,也是一句很有效用的用來開啟對話的開場白。外國人十個有八個總會在聽到這句話之後自然而然地敞開心扉,說出當下的想法,或者最近發生的事情等等。可是,我很少見過一位香港人的回應不是『I am good!/I am fine!Thanks!』即使那個人正在病入膏肓,或者正被困在十分繁重的工作之中,或者心情不好,他依舊會說『I am good!/I am fine!Thanks!』而非『I am NOT good!/I am NOT fine!』你認為我說得對嗎?」
他似乎明白我的意思,於是點頭示意我繼續。我說:「換句話說,我認為說這句說話的你希望利用這句問候句來得到你想要的資訊,但這個方法卻不能應用在香港人身上,更甚者甚至是大部分東方人,因為他們很奇怪地生活在一個十分收藏自己的文化,令他們總不願意向不是很親近的人展露自己真正的想法。因此,每一次當我聽到你向同事說這句問候語的時候,我心中總會浮起一絲疑惑。」
當時我只是想將我的想法及感覺都告知老闆,而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只是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所言甚是,那以後我每星期只問候你一次,而其他日子就只說『Good morning!』,那樣的話你就不會用指定的答案回覆我這個一星期才問一次的問題,對話?你覺得怎樣?」此後,他就以這樣的形式與我作出與眾不同的另一番日常互動。
你們可能會認為我太大膽了,竟然向老闆說出這些個人的看法。可是,一來我深知他並不介意我這種分享個人想法的行為,二來我也希望外國人能給予我一些他們的想法,於是我就毫不猶豫地表達了這個想法。這個想法表面看來頗合理,但想深一層,其實我或者是想多了(對外國人來說,「Hi!How are you?」和「Good morning!」其實無異,但我總是認為使用前者是希望獲得更多資訊),而且我的行為也許只是其中一種對現實低頭的行為。
說到這裡,我要先說說最近一位新加入我們公司的同事。她與我年紀相約,是一位女生,外表正常,不是太活潑,但說話起來也不太怕生。每一天,她回到公司時總會向別人說早晨,離開公司時總會說再見。當然,對新加入的人來說,令同事對自己留下有禮貌的好印象是自然而然的事,之前也有數位同事在最初數月時總會說聲「早安」、「再見」,但在混熟之後便不曾說過了。我當下沒有什麼結論或想法,但卻私低下稱讚她很有禮貌,看看她有何回應。她不以為然說:「這是基本的禮貌,是對同事的尊重。這樣做並不是僅是什麼約定俗成的行為或者公司文化,更是個人品格和修養的事。」
好一個個人品格和修養!就是新同事的這種想法,狠狠地打了我一巴,徹底地擊潰了我。我很表面地理解老闆問候員工的行為、很有機心地想他是否希望藉著問候而得到什麼資訊(即對方當下的心情等),而忽略了這其實是老闆個人的品格修養。他這樣做完全是出於對同事的尊重與關心,是一個有禮貌的行為。
想起來,最近我每天很早起床到樓下跑步時,我有時也會撞到一、兩個與我一樣不正常、在那個別人正在熟睡的時候到街上運動的人。我通常會與他們擦肩而過:他有他們的做運動,我有我的跑步。可是,唯獨是那位看來應該是外國人的中年男人,每一次看到我也會說一聲「早晨」。基於禮貌關係我也回他一聲「早晨」,之後便各自修行了。在這樣早的時候,我是不敢對在街上遇到的人說「早晨」的,因為我不知道那是否真的是正常的人?還是一些奇怪的人?(說到這裡,你不難想像我有多「早」起床跑步吧?)但那位外國人卻在看到我之後,毫不猶豫地向我問候一聲。
對於香港人來說,「早晨」和「Hi!How are you?」可能有一些分別,但正如我剛才所說,對外國人來說這兩句話其實是一樣的。如果套用我的想法,這位一早到街上做運動的人是希望以問候句來取得某種資訊,但正常來說他一些不能從我這位陌生人身上得到「早晨」以外的回應。這樣的話,他其實並不是想到取得某種資訊,而只是因為他有禮貌地向我打招呼。
回想當初剛畢業時的我,每天上班總會說句早晨,下班總會說句再見。現今公司的同事在我剛加入的時候也會不時問候其他同事、關心其他同事。但這些行為像是恐龍一樣,在某一天忽然從此在世上消失了?可是,同事之間並沒有任何隔閡,工作時也會說上一、兩句話,但就不說問候語了。這是為什麼?我很表面地想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些說句沒有作用,但撫心自問我不問候同事的主因不外乎是:
一、遇到幾次別人聽不到/一時忙碌中而忽略了自己,結果之後便不再問候;
二、看到別人看來正苦惱著什麼,便不想打擾他們;
三、個性害羞;或
三、已經習慣了不向別人打招呼。
這可並不是什麼好習慣。而且,缺少了這一個問候文化,公司上下總是缺少了什麼似的?而且,正如我那位新同事所說,這種行為代表著我們的個人品格和修養,我們又怎能容許自己失去應該具備的品行?
正如我所說,我們不知不覺便對現實低頭了:我們默默接受到同事可能沒有對我們的問候作出回應的結果、默默接受自以為別人可能正在忙碌的想法、默默接受個性害羞的自己、默默接受自己不再向別人打招呼的習慣。撫心自問,我們上一次向家人打招呼又是何時?可能是今早?而可能從來不打招呼?我們上一次關心同事個人生活和工作又是何時?也許是昨天小休時?也許從來沒有關心,因為他們只是同事而已?
我們習慣了這種生活,習慣了這樣當認真細想便會發覺到問題的行為,但我們仍然繼續讓自己過著這種生活。反觀,外國人每一次遇到別人(也許主要是相熟的人)也會打招呼,打會主動關心別人。或者他們當下並沒有細想這是否合乎品格和修養的行為,但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有禮貌的行為。
就如紀律一樣,這種不主動問候別人的習慣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改變的,而且當中可能涉及其他因素或條件(例如可能與公司文化相互影響)。可是,我想若果將事情看得簡單一點的話,既然我能做到在不正常的清晨時間到街上跑步,那只是向別人問候、關心一下應該不是一種難題?剩下的只有實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