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一百三十二):逆流而學(三):以下犯上
「喂,你知道今早的事嗎?」正當我在享受午飯的悠閑時間之際,同事亞秋走到我的座位前問道。
「發生什麼事呢?」我想也不想便問道。我深知自己不可能知道那件事,因為每一天我在辦公室裡總是忙這忙那,根本沒有一刻空餘的時間來「八掛」別的事情。
「今早Ella與我的上司發生爭執過呢!想不到那個Ella會如此大聲地與我上司說話啊!」Ella是公司銷售部門的同事,同時也是公司其中一名Top Sales之一。不知何故,公司很多「大單」都是由她寫回來的,但她同時是最準時下班,也是在辦公時間看似最清閒的。我與她並不熟悉,即使上班下班也不會打一聲招呼,形同陌路人一樣,因此不知她為何有如此能耐能為公司找到那麼多大生意,反而其他看來十分勤力的銷售部同事卻只能找到小生意。我只能說那個Ella的運氣實在是很好:的確,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可能當了很多次Top SalesElla變得愈來愈目中無人了?她竟然與全公司最好脾氣的項目部「亞姐」藍姐吵鬧了?我立即叫亞秋詳細說明。
亞秋深呼吸了一口,說:「當然是為了生意的事了。Ella今次又為公司找到了一宗很大的生意了!她為了佣金,當然對客戶說什麼也行了!可是有一些事情對我們項目部來說其實是不行、甚至是不合規矩的。最後,藍姐知道了,當然斷言拒絕幫手了!在你一言、我一語也解決不了事件後,他們就從最初的討論變成吵鬧了,結果要由另一部門和銷售部門的主管出面調停。」
這真是比某一台獨大的電視台所拍的有關家族爭家產的電視劇還要精彩!亞秋愈講愈起勁,我愈聽愈覺事情十分「有意思」。事實上,與其說是Ella與藍姐爭吵,倒不如說是Ella單方面的情緒波動:在過程中,Ella愈說愈大聲,而藍姐則每一次都是冷靜的、淡淡的回應。
最令人在意的地方是,他們竟然在公開場合「討論」這件事?為何兩人不在房間裡解決這件事,而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讓所有人都聽到事情的經過?與其說是Ella有機心地特意在人前進行討論以逼迫藍姐讓步,不如說她從未意會到她正在和其他部門的高層討論:她應該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辭及舉止,因為即使我們的公司有多套用西方開放的文化,她也應該明白有些時候必須要與比自己高級的人私下處理一些事情。
儘管是所屬的部門不同,我覺得今天Ella真的是「以下犯上」了。
我並不是說「以下犯上」不好:很多時候如果上司忽略了一些重要事情但其下屬留意到了,結果下屬在事情未有向壞方向發展之前便提醒一下上司,這種「以下犯上」是健康的,也是必須的,因為上司也是人,也會有忙碌犯錯的時候,這些簡單的提點除了會有助事情的發展,更會令上司對自己留有好印象。
當然,正如古時官員向皇上進諫一樣,作為下屬/低層的人必須要以適當的方法來提點上司/高層的人,不然讓對方老羞成怒了,對方不會願意接受己方哪怕是一句的提點,那事情的發展便會急轉直下。
亞秋看來十分在意這件事,因此她愈說愈興起,愈說愈詳細,愈說愈令人感到有趣之餘、也感到現實社會令人無奈的一面。Ella與藍姐的討論涉及的人事十分廣,不只是她們兩人,也嚴重影響藍姐手下的成組人,與及其他Back Office部門的同事。由於Ella這次找到的客人是業界的龍頭公司,他對我們公司的要求自然十分高,希望透過我們的服務實質增加自身的盈利,因此他在未洽談好合約前已經提出多個要求。
Ella身為銷售部門的一份子,又是連續多個月的Top sales,自然不會因為客人的諸多要求要放棄他,並只懂得在客人面前說:「行!」。結果,客人在最初幾次的見面初部感到滿意,Ella便更沒有放棄客人之說。為了真的實行當初承諾客人能夠做到的事,Ella在與客人傾好之後便自信滿滿地走到藍姐面前打算討論將來的實行方案。結果,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令藍姐大感不滿,並在Ella面前冷冷地說:「不!」。
究竟是什麼「不!」呢?藍姐貴為項目部門的大姐,領著為數不多但身懷絕技的下屬為公司打併,為大大小小的客人進行不同的項目,以滿足客人不同的需求。可是,儘管他們的能力能夠以一敵百,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只有兩隻手、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他們不可能無限量地接收不同的項目工作。
正如會計師一個人做五個人的工作,結果每天工作至深夜、週末還要工作一樣,藍姐的下屬每一個人都要奉獻睡覺以外的所有時間於工作上。隨著公司規模愈來愈大,客人規模愈來愈大,要求愈來愈多,他們的工作量也變得不能想像的多。不知何時,他們在我眼中已變成我的同伴、甚至我的前輩,無時無刻都要以100%的精力與心力來工作。
如果某一個職位的工作量能讓會計師感到五體投地的佩服,我想那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與的事。
就是因為藍姐是出了名的「撐」下屬、「錫」下屬,當她知道Ella在未與自己討論前便與私下向客人作出承諾,換句話說她無論如何也要接受客人的要求工作,令她的下屬工作量再次增加,她當然不會乖乖地妥協,最終出現爭吵的結果。
在情,身為旁觀者,自己也是工作量十分大的人,在這件事上當然會支持藍姐。藍姐是少有的十分照顧下屬的上司,雖然隨著公司生意漸多,她無可奈何地要她的下屬硬著頭皮的幹下去,她也會盡量慰勞一下他們,例如幫他們爭取超時補貼、不時請他們吃飯來提升士氣等等,對他們有如親人朋友而非純粹的同事。我真心覺得我不會在香港這個殘酷的商業社會找到多少個如此為下屬著想的上司。
在理,我也是支持藍姐。事實上,Ella幫公司找生意是她的本份,如果她能夠幫公司找到大生意,她當然是功不可沒。可是,她在找生意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想想背後支持自己的同事是否真的能夠有能力和有時間去應付客人的要求?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她為公司找生意的工作不易,但她也要知道如果背後的同事所提供的服務/產品不能達到客人要求,那將會令他離開,也會對公司的聲譽造成影響。我不知道她的佣金是否會受到影響,但看她如此進取的姿態,我想她會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大?還是說她對Back office的其他同事好此有信心?
簡單來說,Ella就是以個人利益先行,即使以「以下犯上」的姿態面對其他部門的高層也面無懼色,也不去想她這種找生意的方法會否令同事做得更辛苦、交出的成果會否達標。當然,我不會說她的做法是錯,因為這就是所有銷售人員的宿命:每一次都要為公司找到更大的客人,做更大的生意;至於背後其他人工作得如何辛苦也與他們無關。
那麼,這個故事為我帶來什麼啟示呢?是Ella或其他銷售人員的無情無義?還是藍姐這位模範上師保護下屬的神聖姿態?這些固然是重要的啟示,但對我來說最重大的得著就是:如果要抱著「以下犯上」的心態衝向上級,記緊要在獨處之時才發難:找一個空的房間,或者約上級到樓下咖啡室私下處理。需知「以下犯上」並不代表在下位者必定是錯誤的,不然也不會有古時官員向皇帝進諫的行為,但這種行為處理不好將會成為別人進行公審的材料。
若果在「以下犯上」之後事情被妥善處理當然沒問題,但當事情沒有向最好的方向發展,或者出現突發的事情,例如在上位者忽然發惡反撃,當事人的行為必然會被廣泛傳開,正如我們的同事間總會有一位像亞秋一樣,當事情發生後便會向最熟悉的人提及,而且其他人也不會知道那些故事有沒有「加鹽加醋」?其他聽到這個故事的人會否強加自己的想法於事情之上,最後影響他們對涉事者的整體印象?
故事最後的發展是:藍姐與銷售部高層及其他有關部門的高層一起在會議室內「三口六面講清講楚」。結果,生意照舊,藍姐的下屬要承受更多的工作壓力,Ella則袋袋平安,而我則在不知道事情有沒有被的「加鹽加醋」情況下將這件事記錄下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