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懂事開始我已知道人並不只有一面:儘管不會像《二十四個比利》一書的主角比利那樣,擁有二十四個不同的人格,但一般人有多種性格/處事手法卻是自然不過的事。若果說某個人只有一種性格,那他應該會活得很痛苦,因為他不懂得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自我調節,打算用一種態度走天涯,不懂得用不同態度面對不同的人,結果當然會處處碰璧。
今天我想說的並不是有關一個人有多種性格的情況,而是一個人有多於一種價值觀的情況。那有什麼問題呢?我想問題可能並不大,如果當事人並不是身處領導位置,以及那些涉及的價值觀並沒有矛盾的話。很不巧地,我現在正遇到置身於這樣的一個位置的一位當事人。
一切都是由那數封電郵而起的。不,事實上自我在這間公司工作至現在,我一直感到類似的矛盾,只是我選擇以繁重的工作來轉移視線。直到收到那數封電郵,我才了解到我不能再繼續逃避下去,反而要好好看清這一位領導人與及他希望注入全公司的價值觀。
那些是我們CEO發給全公司的電郵。說實話我之前從未收過類似的電郵,卻忽然在最近無聲無息地發出數封電郵,內容是有關他對目前的工作、對公司的前景以及對同事的要求等等。我認為作為一位稱職的CEO,這些與員工溝通的手法是必須的,因為現實社會總會出現不知道公司大方向的員工盲目地工作、導致公司上下不能齊心向著同一目標前進的問題,因此我相信CEO以所有方法來向公司上下傳遞心聲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行動。可是,即使這是一種絕佳的溝通手法之一,CEO也必須要好好注意電郵的內容,以免弄巧反拙。
事實上,CEO那數封電郵的內容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我就是那種十分敏感的人,往往會因為字裡行間的不協調而胡思亂想。在那些電郵裡,我發現了某些字眼經常出現:「努力工作」、「用二十四小時努力不懈」、「為了令公司進一步發展而盡心盡力」、「不會有一絲放鬆、直到達到公司目的為止」等等。這些字眼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希望公司上下用盡所有力量為公司的發展而竭盡全力,成效如何且看不同員工的不同價值觀,但這樣的用語的確令閱讀電郵之人更加了解公司的工作文化與及發展大方向,因此我認為這樣郵件並無不妥…
如果只是有這些內容的話。
很奇怪地,電郵裡亦出現這些字眼:「員工仍該要好好休息,不要太過費心」、「工作重要、花時間陪伴定人朋友也很重要」、「不要只顧工作而忽略其他事情」、「充足的休息,令自己好好充電」等等。這些字眼的意思也十分明顯,就是希望公司上下不要因為過分重視工作而忽略身邊其他事物。換句話說,這是重視員工身體健康的說話。
如果那些電郵只是出現其中一款語氣的用語,我也會看得明白:要麼就是公司的大方向就是當員工是機器,用盡其價值;要麼就是公司的大方向是視員工為人而非資產,重視員工的個人生活,令他們甘願全心全意為公司作出貢獻。可是,當下我卻在同一封電郵裡看到這些看似思意互相矛盾的字眼,令我覺得有些不知所措。
我彷彿看不透CEO希望我們有如何的表現?如果他希望我們能全力為公司工作,獻出自己的所有時間為公司的發展打好基石,那麼我們又如何能抽時間去過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只有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我們究竟如何能在不犧牲身邊的人與事的情況之下去為把自己全都奉獻給公司?要知道公司已經走在名為「發展」的高速公路上,如果不以某種速度或者加快的速度向前走,將會被其他走得慢的公司所拖累,甚至迎來車毀人亡的結局。我深知這個事實(知道歸知道,接受與否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我明白為何CEO會加強語氣來鼓勵員工努力工作。我看不透的是,為何他同時也希望員工有自己的生活。
他就是看不到當中的矛盾嗎?那可是明顯如冰與火一樣,是絕對不能混和的兩種言詞啊?
這令我回想起有一次與人事部經理吃飯時,他提及與我們分部的老闆(註:與總部的CEO是兩個人來的。)有過幾次對話,內容都是有關超時工作的問題。他說老闆對於公司同事經常加班工作感到關注,而當他知道我們會計部加班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時,他更即時「黑面」,並叫他與我的上司進行了解,看看有什麼能幫到我們,令我們能早些下班。
這本來沒有什麼問題,只是一位在上位者關心部下工作時間的問題,但據人事部經理所說,這位在上位者竟然說了以下的一番話:「超時工作是一種病態;會計部的人全都病了!這是不能裝作看不見的情況!他們這樣做將會嚇怕其他同事的!」對於這番有點兒怪罪成分的說話,我實在是不敢苟同。
我尚且假設人事部經理聽錯了/傳話時的用語用錯了/傳話時滲透了個人的感情,我並沒有對老闆的說話有一絲的不悅。說穿了,其實他只是關心部下而己;作為部下,我也不能勉強要求老闆是一些總是說話圓潤的人,但是當我從與上司平時的對話中聽到了某些事實,我便感到有些不滿。
事實就是,上司經常收到老闆的要求,希望在短時間/即時得到某些資料。這種情況並非只是在正常工作時間,而是在當上司休息但老闆仍然工作的時候也會出現。當然,老闆想得到的東西,除非是作姦犯科或者違法的事,作為部下的沒有理由不去盡力提供給老闆的。問題就是這種一方面有點兒予取予求,另一方面又對部下超時工作有微言的行為,對部下來說並不是一種服眾的做法,反之會感到老闆有雙面人的態度。
作為一位普通人,我們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生活,能在正常時間上班下班,並在下班之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與自己喜歡的人見面。可是,在香港這個生活步伐極其快速的城市生活,我們也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也要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完成工作,這一點亦因為習慣了之後絕無問題,問題是在於在上位者的任性要求而失去了方向。
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好?努力完成工作卻令在上位者覺得我們沒有時間管理的概念與忽略生命裡的其他東西;想享受私人時間卻因為在上位者的一個要求而不得不盡快返回工作崗位。難道在他們眼裡,這些反應真的十分有趣?還是說他們真的認為這樣做是為我們好?自以為令我們有一個比較平衡的人生?
最近開始有機會與新同事一起準備一些數據。對方是新入職的,對工作不太熟悉,經常忽略/做錯了某些步驟。我一邊從旁觀看,一邊提供協助,卻並未有因為提交報告的限期逼近而用緊張的語氣催迫他,反而仍然輕鬆地以前輩的身分指導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結果當然是遲交了,而上面也略有微言,但那又如何?由於我自己曾經也是一位新鮮人,我深明一位新鮮人在陌生的地方會遇到的困難,因此我時刻告訴自己與其逼迫新人(不管是下屬還是同級),不如與他一起經歷失敗,令他有深刻體會的同時也會對變得更加信任自己(不是嗎?難得有人肯陪自己犯錯啊!)。我深信這種行為與想法一致的表現才是與別人一起好好完成工作的不二法門,而非口裡說不介意,雙手卻不斷逼迫對方、令工作能趕在限期前完成。
我絕對相信這種表裡一致的想法在工作間是十分收效的想法,而且我也相信在人與人的關係的建立當中,這種想法更能令自己立於近乎不敗的地方上。得罪講句,我真的希望那位CEO能多加考慮這一點,特別是當他正在與東方人一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