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一百四十四):逆流而學(十五):爭論(上司篇)
上司又再次喚我進房。我已經不記得這是我的第幾次被上司喚進房。
看著上司的雙眼,我彷彿已經知道了一切:對了,他又在工作上發現錯誤,因此要提問我,同時也要「著量」「審判」我。我與他共事得太久了,經歷得太多了,雖則我與他私底下並沒有交往,不知他平時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我絕對熟悉這個工作上的他。

我徐徐坐下,展現出一副十分認真的樣子(亦即是他經常說我的「黑面」。我想,認真的人當然會不苟言笑了,難道還會嘻嘻哈哈的嗎?),準備接下來的「審判」。我知道,不論他說什麼話也好,當中一定夾雜著罵的成份,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而我也知道,我必須盡量克制,因為過去有數次我沉不住氣,當聽到一些覺得不太正確的想法時直接開口,結果令他更為憤怒,最後不歡而散。數次的教訓令我知道,我和這位仁兄是永遠也不能出現爭論,因為他看來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我覺得主要是不聽我這位下屬的說話,因為他看來十分願意聆聽其他同級/更高級的人的說話?)。同時,我也非要板著口臉面對著他不可,因為我只能藉著這副口臉來抑壓自己,以防自己對上司在言語間所指出的任何我認為錯誤的想法進行反駁(在反駁之後將會進入第X次世界大戰。)
我經常在想,這種上司與下屬關係為何會扭曲到這個樣子?畢竟我們都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已?究竟問題出現在哪裡?
事實上,就我所見,每一次上司都被以下三種「自以為是」的態度所影響,令他每一次總是不能避免地和我發生爭論。我想,如果他能好好留意自己對下屬的態度,避免出現這些「自以為是」的行為,我相信結局將會截然不同。
一、「自以為是」地只聽從自己的想法
一般來說,作為一位上司,他擁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因為上司的其中一項工作便是為下屬指引方向。如果作為一位上司卻未能有自己的想法,他必然不能夠帶領下屬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結果只能像盲頭烏蠅一樣,與下屬一起四處「撞板」,結果害己害人。
可是,太有性格、太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人卻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些人往往會因為一己之見以忽略其他因素。如果當事人在工作時忽略了其他不需要理會的因素,他當然能更快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但如果當事人因為過於相信自己而忽略其他決定性的因素,他將會未能作出最適當的決定。
在這樣不方便舉出有關工作上的例子,那我便舉出兩個與工作沒有關係的例子吧。記得最初我加入這間公司時,上司經常強迫我要與其他人一起吃午飯。對我這個在過去四年來總是自顧自在電腦前吃飯的人來說,這當然是一個令人感到奇怪的要求。我當時表示,之前都是習慣自己吃飯,而且午飯應是自由時間,為何要強迫同事與其他同事一起吃飯?他聽後即時認真地說這是公司的文化,既然我加入了這一個大家庭,我必須要迎合這一個文化。
對我來說,一起吃飯與否其實只是一樁小事,既然上司都這樣說,我加入大伙又有何大不了?可是,在我的心裡,我感到十分奇怪,為何他會這樣強迫下屬去做一件他自以為正確的事?我想若果是工作上的事,我聽從他的話也許也是必需的事,但現在我們所談及的只是吃飯的習慣,他為何如此堅信一起吃飯才是王道,而獨個兒吃飯就是不妥?難道我對工作以外的事情有其他想法也不行?
另外,他曾經要求我要參加一些同事的聚會(幸好現在沒有這樣做了)。他當時說,參加聚會是「給面子」的行為,而且我們是一個團隊(他認為公司事實上是一個團隊,一起工作一起奮鬥。對此我也深表認同。),因此我不得不參加。當時我也覺得參加與否並沒有大不了,於是順應上司的要求,但我的心裡卻想,工作以外的時間不應是屬於我的嗎?那我若果選擇做其他私人事情也不會是離群的表現吧?
換句話說,上司就是那種十分深信自己想法的人。從好的角度來看,這種有主見的態度某程度上能更加有效率地工作,但這往往會令他留意不到其他的聲音。
二、「自以為是」地以先入為主的態度看待別人
方才我也說過,我與他時不時也會出現爭執的情況。很多時候,我看不過眼他的某些想法,於是作出提點。(但每一次我也後悔為何不合上嘴巴聽他說話便算?明知我一開口便會開戰。)他便總會展現出一副「我又在駁嘴了」的嘴臉。
沒錯,我想他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我是個從不聽他的話、總是有自己想法的反叛下屬。
我承認我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我並不是不聽他的話,相反很多時我也會跟從他的說話。當然有些時候是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聽從,但很多時候我卻是真心覺得他的做法合理而聽從。可是,人就是這樣的動物,即使是同為男人也一樣:只要一聽到相反的意見,我們便會下意識地裝出準備開戰的姿態,去審視對方和自己不同的想法,並找出當中不足的地方。
我認為有這樣的行為並無不妥,因為每個人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人生閱歷,因此出現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問題就是,如果因為對方與自己有著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而先入為主地認為對方是錯誤的,盲目地否決對方,那並不是一個值得欣賞的行為:這樣做與縮窄自己的視野並無二致。
即使有時他讓我說出自己的想法,他那種「你的想法根本是錯的,但我便讓你說說自己的想法,讓你好過一點吧」的一副嘴臉,卻會令人感到非常無奈,也會令人不想再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自以為是」地要確認錯誤,並認為錯誤必定歸咎於自己或對方
上司有一個習慣:他總要確認錯誤,而且犯錯的人必定是我或他,而最後他必定以激動的態度承認自己做錯了。「你不會犯錯,錯的總是我」是他所說過的話中最令人感到無奈的話。我經常在想:「為何他總要找出犯錯的人?為何犯錯的必然是我或他?」
我相信很多傳統的上司也會忍受不了犯錯的行為,即使他們總是說「我們是人,不是機器,犯錯是必然的事」。問題就是,這句說話不僅是因為看來好聽所以說說的話,而是它根本就是一句合乎道理的話,說此話者怎能只因為看來好聽便隨便把話說出口?他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地用一致的行為來貫切這種想法,好好接受犯錯的行為,不要再理會誰應該負責這次犯錯,而合力並盡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當然,要令犯錯者負上犯錯的責任是令他們成長的契機,但我想這裡的重點必須要放在「成長」而非「負責」,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
因此,對於上司經常要找出誰人犯錯的想法,我並不敢苟同。我想,與其花時間去找出誰人犯錯,不如花時間在修補錯誤的行為上吧?
另外就是,為何犯錯的人總會是我或他?當然,按正常的想法,如果錯誤發生了,而他把我喚進房,那很大機會犯錯的人是我(或者他,雖然機會很微:沒有上司會叫下屬進房然後說自己犯錯了)。但我的想法是,事情是否只涉及我和他?如果不是的話(很多時也會涉及很多其他人),為何導致錯誤的總會是我或他,而非其他人?為何總要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涉及多人的問題最後把責任落在我和他身上,在我看來只是一種不太妥當的化繁為簡的做法)由於我總是有自己的想法,令他每一次都會說「你不會犯錯,錯的總是我」這樣令人感到無奈的說話。
雖然他是上司,他想說什麼話我也沒有過問的餘地,但他這句「你不會犯錯,錯的總是我」在我看來就是一種間接的控訴。
說到這裡,你必定覺得我是那些典型的下屬:總會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人是上司。換句話說,我其實也犯上了上列三種「自以為是」的行為。此言差矣。我這樣毫不留情面地說上司的不是只因為這次我想說的是對象是上司(因此本文的題目為《爭論(上司篇)》),那自然而然我必須要集中說說我所留意到的上司(們)在爭論發生時他(們)一般會犯上的不太好的行為。我必須指出,在沒有爭論發生時,上司對我的行為是合乎甚至超出預期地好,只是很多時我們也太有自己的想法,令某些事情發生時我們都太過堅持已見。
下一次我將會把焦點放在下屬身上,看看在爭論發生時當下屬的其實又必須留意什麼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