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年中的時候,我忽然收到某位新同事R的skype message,問我有關MPF的事情。他當時以為薪酬與MPF方面的事情也是在我的職責圍之內,但我告之他我並非負責MPF,他可能要找人事部的同學幫手。(直到昨天,我才知道原來有很多公司會安排會計部負責同事的薪水,而非人事部。例如酒店業。)
當我以為事情完結了,我卻收到那位同事R的另一個skype message,說不用麻煩人事部了,他已經到網上看過有關的勞工條例,他已找到問題的答案。
那一刻,我「O咀」了。我從沒有想像過有人會話樣回應,而非「那我便找人事部問問吧!」、「我看還是算了,其實我的問題也不是那麼重要,不用那麼麻煩了!」等等。那就像是一位十分乖巧聽話的同學,每天放學回家總會備課,或者閱讀課外的額外知識,結果令老師都十分高興。
R究竟是何許人?他是我公司的一個sales,之前曾經在不同行業當過sales。
最近又到一年一度的公司員工大會的日子,老闆、管理層們都紛紛在這次大會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和展望來年、談談新一年的大計。公司更為員工準備了一頓豐富的自助午餐。結果,我在這次午餐裡,再一次遇到R。
「R,你最近好嗎?工作忙嗎?」我用最普通的打招呼語問候他。事實上,我們差不多每天也會碰面,只是每次只限說句「早晨」,我們便都各自各忙。這一次在午餐時間碰面,我希望能與他多多交流一下。
「我很好啊!反而是你,每天依然這麼忙,每一天也是最早回來的人,而且每晚當我走的時間你也仍然待在電腦前。那是否因為你手上有很多報告需要準備的原故?」
我苦笑。當然,繁多的報告是超時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但也有其他ad-hoc工作令我要經常顯得十分忙碌。總之就是一言難盡。
在互相寒暄幾句之後,我問:「你之前是做ERP system的sales,對吧?那你是否很熟悉一間公司不同部門的不同工作流程?」
「是啊!那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必須要知道,否則難以回答客戶的問題。很多時候客人可能會提及一些術語或他們範疇會用到的報告或表格,那時候我們必須能夠回應客人的問題,否則將會損害我們甚至公司的專業形象。」R冷靜地說,但我能察覺到他對於自己專業的尊重。
「看來你應該是那種很會學習的人。」
「的確,我的閱讀範圍是十分廣泛,總會對很多事情都感到有興趣。除了自身的因素,廣泛閱讀也會為我的工作帶來機會。例如以前當我還是ERP sales的時候,我留意到一單有關導遊被解僱的新聞。當事人因為仍有未使用的假期而獲得額外金錢賠償,可是僱主只以那名導遊的微薄底薪來計算賠償金額。該導遊不服而將事情訴諸法庭,結果法官判導遊這類仗賴小費為收入來源的人必須以過去數月的平均月薪來計算賠償金額。那案例確實能幫我解答客人的一些問題。」R邊吃邊說,而我則早已停手了。
「事實上,你永遠不知道你這一刻留意到的資訊會在哪一天為你爭取到一宗生意。為此,我常常要求自己盡可能去留意身邊的事物,當然是關訴工作上的事情,因為時間有限嘛!而當你知得愈深入,你將發覺原來你真得有很多東西是不知道的,而且也看到很多機會。」
我覺得我真是太幸運了,竟然有機會與這一類學習型的人共享一頓午餐的時間。他令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即使我的專業是會計,我對會計準則的認識其實只是皮毛,總是未能獨當一面。而且我經常以工作忙碌為藉口,在私人時間去做一些看來十分浪費光陰的事情(例如睡覺)。我應該要向R學習,好好增值自己,把握每一個資訊裡面存在的機會。
「這也是我現在找客人的方法。」他把手上我餐具放下,似乎已經完成午餐。他輕輕地抹抹咀,說:「我現在經常留意時下會用到我們公司服務的公司,不論大小也會記下電話,並主動致電了解。我把我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一個事物看成機會,並會思考我是否能在那些機會裡找到出口。很多時候,機會都會藏在細節裡,而人類最容易忽略那些細節。例如,uber的創辦人最初也是因為一個任何人也會遇到的問題而創立uber:因為他在去旅行時找不到車子。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時刻留意著生活的細節。」
說到這裡,我看看手錶,原來午飯的時間快將完結。我表示十分感謝他的分享,感謝他的午飯時間。這次對話令我對sales的形象改觀了。本來,我會認為sales最重要懂得包裝和懂得說話技巧,但原來背後必須下一番苦工,時刻留意著身邊的資訊,時刻學習對自己的事業可能有幫助的知識,時刻裝備著自己。
我認為如果R繼續堅持下去,他必定會取得大成功。而我,如果在今天開始也模仿他的做法,我相信我也有一定的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