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以前的經驗,就像昨日發生似的。
當我仍在舊公司的時候,每當叻sir問我對某事有沒有興趣的時候,他總是會加一句:「事情完了之後你要給我做一些事情啊!」
例如,他推介一本書給我,並說要給他寫一份讀書報告,說明學會了什麼;如要出席某個行內舉行的seminar,他會叫我事後分享在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如有機會參與公司內為同事舉辦的小事件,他要我之後在眾人面前分享心得。
當然,我並不是唯一的人:很多被人選中的人也要做同樣的事。我會稱呼這些為「學習的代價」。
不用付錢說能學到東西,而且事後有高層為自己follow up學習的成果,這樣的「著數」,有誰不想要?
當然,不想抽私人時間做麻煩事的人便不想要了,但我十分慶幸我不是這種人。
我自問最大的得著就是能夠窺探那個未知的世界的一角。(我相信那些並不會是一個剛大學畢業、但在各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的back office 會計能輕易獲得的經歷。)
回到現在,Ramit在他的新書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論點:他說,要接近非常成功的人,我們必須要以「給予」為主,「帶走」為副。這是什麼意思?
Ramit指出,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時間就是他們的一切,亦是他們特別珍惜的東西,因此他們經常也會為每天要做的事情排先後次序。
換句話說,他們並不會義務地為其他不認識、或只是下屬的人無條件付出事時,而會把時間留給其他有價值的東西,例如為公司賺到更多錢,或者陪伴他的家人。
因此,想要接近這些人的話,特們必須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並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以換取他的關注。Ramit指出(而且我覺得某程度上他是對的),非常成功的人十分喜歡培育後輩,但前提是他們事先做足了準備功夫,令他們覺得那些後輩是值得他們投資珍貴的時間。
叻sir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在他的事業上取得成功,因此他希望(起碼身為當事人的我是這樣認為)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願意花時間學習的人。他不會理會某人的學歷和職級,只要他表現出熱誠和希望向上流的心意,他不介意幫一把(當然也要展現出相應的能力)。
Ramit詳細地列出接近非常成功的人士的方法:
1. 留意每一個那人所發表的東西,並好好了解他的背景;
2. 發出電郵,並總結你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你所面對的問題與如何解決;
3. 問對的問題,讓他感覺到你那份想向他學習的決心;
4. 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就會給予你想要的東西;
5. 定時用電郵溝通,保持聯絡,但不要過份逼迫/令他感到有壓力。
你是否覺得以上的指引十分熟悉,特別是最後一點?這根本就是我們去認識某個陌生人的技巧!這是當然的,因為非常成功的人士也只是一個人,當然也能透過人際關係的技巧去認識。
重點就是:欲速則不達,而且永遠不要希望能從他們身上予取予求。關係是相向的,而且是要經歷時間的洗禮。
針對第4點,你可能會覺得,非常成功的人士會有什麼想要而且我們能給予的?Ramit表示非常多!特別是要花時間做的事情,例如他十分希望不斷有人為他寫好的文章;他希望有人為他安排一些與久違的友人相見的節目等等。
就到這裡,你是不也想試試去認識某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不妨在這裡留言或給我發個電郵,分享下你的經歷/提出你的問題?
最後,記得要subscribe我的blog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