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二十二):說「不」的藝術(上)

猶記得上年我在一場外國會議裡,看到了一個在香港職場很少看到的場面:一位外藉同事A與比他職位高的外籍同事B發生爭議。他們不斷堅持自己的想法,各不相讓,而我就和其他同事一起吃花生看戲。

最後怎樣?我不知道,但在我眼裡十分大膽的行為,在他們眼裡卻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在事後我聽說他們看來經常在某事上各持己見。
我想,西方國家的職場文化比起我們的更加對任何意見都持開放的態度。反觀香港,我們不能向前輩/上司/老闆直接說他們不愛聽的說話(間接的話或者可以?但一來我們可能說得太模糊,對方不明白,那說了等於沒說?二來(亦是我最怕的)對方可能想錯了,產生誤會,那事情就會變得十分糟糕。),即使他們時刻都說「歡迎你對我說真話」,但那只是討好話而已。(當然,有些前輩/上司/老闆會對任何意見持開放態度,也不會因為我們某一刻所發表的意見而認定我們的為人,但這些優秀的人卻是少之有少)
Ramit昨天的那篇有關生產力的文章,當中有一點我是十分重視的:就是要懂得set boundaries。言下嶄之意,我們要懂得在什麼時候說「不」。
我認為,說「不」這行為可以分為以下數點。首先,我們必須要為「不」訂下定議。什麼是「不」,是指完全拒絕對方要求?還是只做有限度的事情?這是十分重要的事,因為這是為我們定下一個底線: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的底線是什麼?不論我們說「可以」還是說「不」,我們將會接受對方的任何請求,而對方亦會肆無忌憚地向我們拿取任何東西。
之後,對「不」下定議將為我們決定什麼程度下我們需要說「不」?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因為這會幫助我們決定何時說「不」。可是,這也是香港人最不擅長的東西。為什麼?因為香港人(事實上是東方人)都愛把所有事情都收在心裡,卻期望別人懂得讀心術,意識到我們在想什麼。不把所思所想說出口,大家說不會知道雙方的界線在哪,那樣他們就不能成功地選擇對的界線來工作。
例如,上司叫我們負責某項與其他team合作的工作,我們做細的當然要照做,但當我們做好某個程序時,上司忽然把我們叫進房,說:「我不是怪你,但你為何要做xxx?你要知道這是一項與其他team 合作的事,他們必須要負責他們的部分,而不是由你自己做畢所有事情。」當然我們不能「駁咀」,只能默默承受。最後上司就會以「身為下屬必須要思上司所想」作結。
以上例子說明香港人不會把話說清楚的特質。這不止出現在高層當中,作為下屬的人也可能因為不了解事情或不想背鑊,而故意把說話說得不明不白。
我認為這種溝通上的問題是set boundaries的大忌,但換句話說,如果把這種情況做改善這來,我們就能好好地為自己set boundaries。
接下來說是重中之重:實行。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我們很多時習慣了「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地工作。這當然是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公司的工作文化、自身成長環境的影響、自身對上司下屬關係的闡釋、與目標對象的關係等等。但是,即使有以上的影響,我們也必須要向自己有所交待,因為如果不實行自己說「不」的「責任」(這名詞並不過火,我認為這是對自己人生有所負責的行為。),我們將永遠活在別人的要求底下,最後只能在別人不需要我們的時候活出自我。我並不認為這是我們值得擁有的人生。
好了,今次就停在這裡,好讓我們能消化一下。同時,歡迎你分享一下你對set boundaries的看法?你本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會願意無條件幫忙?還是會先想一想自己再算?
不要忘了要subscribe我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