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犯錯了。
對,我們都是人,不是冷完而又完美地跟從著指令行事的機械,所以我們都總會有犯錯的時候,而且,只要我們能從錯誤中學習,少許錯誤將會能避免將來的大錯,這樣來看,小錯並非需要絕對避免。
的確,這樣說是十分動聽,但犯錯仍然是犯錯,以結果來看,沒錯比有錯更好,有錯代表當事人能力不足、未夠細心。
就在剛剛,上司再一次暗示我犯錯了。接著他是有力的打鍵盤的聲音、深而重的呼吸聲、以及不發一言的坐著,宣告著他對我的無聲抗議。「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你是新來的嗎?你又再次請我吃屎了!」我彷彿聽到他這樣說。我相信他內心所想的比我自我幻想的更糟,但我並沒有憤怒的權利,因為我真的做錯了。
我沒有去找藉口來合理化整件事,也沒有多說一句來嘗試紓緩氣氛,因為我知道我必須要忍耐著這一種種,我才能把這個錯誤深深刻印在心中,避免下次再犯。
我以這事例作為是次文章的主題的原因,並不是要探討職場犯錯的合理性,或者如何避免犯錯,我希望帶出的是,時間確實是影響一個人犯錯與否的重要因素。
對,我發現了今次犯錯的主因是時間;不,我並不是繼續尋找犯錯的藉口;是,我希望藉止為與大家討論一下沒有足夠時間下一個普通人是如何容易犯錯;不,我並不想這個理由成為每次犯錯的理由之一。
因此,我必須要討論一下時間這東西與犯錯的關係。
事實上,Ramit也在他的文章中暗示(對,是我自以為他在說這個東西,他未有說過任何相關的想法。但是,我認為在看過他的文章後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我們行事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否則將不會成功。他曾表示,創業者必須要花上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測試,了解目標客戶的喜惡,了解自己產品/服務的優劣,並以斷改善產品/服務來迎合目標客人。
此外,如果你有曾經subscribe他的電郵,他會盡量在每一天給你發電郵,並告知他的最新文章、最新想法或最新產品。當那電郵是關於向你推銷某產品時,他總會盡量令對象覺得他們有時間考慮(當然是限時優惠了)。為什麼?因為他深明消費者的心態:消費者總會擔心在太少的時間內作決定,因為過往的經歷告訴他們,在太少時間裡作出決定十有八九都是錯誤的。因為恐懼犯錯,消費者便不會願意作出消費決定,最終損失的將會是Ramit自己。
這種消費者的想法暗示了一般人容易因為決定時間太少而犯錯的現象。
我今次所犯的錯就是一個好例子:在週末時收到一個電郵,表示某報告必須要作修改,並要趕及在當日繳交。結果,我花了約一小時做好了改動,並重新交了那報告。數日之後,上司一問之下發覺我做錯了,只好急急進行第二次修改。
我除了再一次領悟到自身的無能(竟然因為心急而沒有時間而犯錯,看來我也只是半吊子的員工而已。),而再次了解到自己必須要盡力為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做事,不然我將不能把時情做得更好更完美。
各位最近又有沒有在讀書/工作/私生活上犯了什麼錯?你又因此而有怎樣的體會?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一下!
不要忘記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