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我其中一個十分喜愛旅行的地方,不止是因為當地的食物十分好味(…我知道,那些食物可能加入了很多連名稱也未有聽過的化學品….但真的是很好味啊!),也不止是因為當地人經常已十分友善的語氣和態度對別人(聽說只適用在遊客身上?換作是當地人應該不會這麼客氣了?但我永遠忘記不了那一次在夜市,那個賣食物的大叔竟然用一把十分溫柔的聲音責罵某食客一些不好的行為…),還包括性價比十分高的食物和貨品(當然是指賺港幣花台幣了),與及吃飯時經常「免費」得到的「著數」。
這裡說的「免費」當然不是免費了(這裡不是指經濟學上的理論:世上沒有完全免費的東西):我相信食店的老闆們已把成本計算在食物的價格上,只是由於台灣的物價比較低,我們不太意會到那些「免費」的食物的價值吧!事實上,我一直對於這個香港食店和台灣食店的不同感到奇怪:為何台灣人他們可以做到10間食店有7-8間能夠提供免費的任飲飲料,香港卻不行?
我當然知道香港食店也有,但主要是在任食打邊爐、自助餐、日式放題、韓式烤肉等。一般茶餐廳甚至不會主動給食客提供開水/茶,直到食客提出要求。
上星期我有幸到了一間剛成立的連鎖米線專門店「米線陣」,意外地發現他們竟然提供免費任飲的凍檸檬水(竟然還不是熱開水!),這令我對他們的評價十分高,因為他們知客人所想:吃完酸辣米線總會想喝一杯凍飲料「解一解」吧!
對我來說,「免費」是一個十分好的點子,大大減低潛在客人過門不入的結果。
Ramit也曾經說過「免費」這個東西。他主張我們在創業時必須要在定價方面做得十分好,不能太小看自己的產品/服務而定價太低,最後令自己賺不到應得的利潤;但又不能太高估自己而定價太高,最後令客人過門不入。定價的重點是要確認自己的產品/服務是否真的是目標客人十分熱切地想得到?他們會否有能力和願意付出更多來買我們的產品/服務?因此,反覆測試是重要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免費」就是十分出色的武器。
他會免費地提供某些新開發的產品/服予某些客人/潛在客人,並收集他們的意見,看看該新產品/服務是否如Ramit所想的得到目標客人的關注。之後,利用取得的結果重新定價。
除予免費之外,Ramit也會以收費形式進行銷售,但會給了客人在指定時間內全數refund的機會。
另外,即使是針對現有的產品/服務,Ramit也鼓勵我們給予適量的免費產品/服務予客人/潛在客人,例如他聲稱自己的98%產品是免費的(而且我認為其質素絕對有保證!)。這是為了令潛在客人在享用這些有質素的免費產品後,他們將會知道付費之後他們得到的也是同樣地有質素的產品。
我十分支持這種想法,因為這真的能收宣傳之效,而且真的能吸引客人/潛在客人(當然是計算過後,在不會得不償失的大前提下,提供免費的東西)。因此我對於香港食店為何不參考台灣食店提供免費飲料的做法感到奇怪(不是指那些跟餐就有飲料的那一種免費啦,而是能任飲任食的食物,像薩莉亞那樣)。
你對於免費又有什麼看法?你覺得免費是否能夠幫到產品/服務提價者?歡迎留言互相交流一下。
不要忘了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