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十五):擁抱不確定因素

每一天,我也是懷著驚慌的心情上班的。

不是因為我做錯事,不是因為與公司同事相處不好,也不是因為公司裡有怪獸上司,而是公司十分喜歡提出突如其來的要求(我不會說是不合理啦!因為我總是能完成,但代價就耗盡一整天的精力…)。
什麼是突如其來的要求?例如昨天我收到電郵,說什麼:「我們十分抱歉在這樣短的時間通知你們,但我們必須要在明天前把ABC都做好….我們沒有延期的空間。」
那個「必須」是以粗體顯示的。
的確,我對於這些last minutes電郵已經見怪不怪。但習慣了是一回事,會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事實上,儘管我在這間公司工作已有數年,我仍然不理解這些last minutes工作出現的背後的原因?
那是因為上面的人經常有新的要求,希望儘快得到答覆?因為市場變化太快,上面的人經常要用不同的新的資料來做他們的工作?還是人手不足,很多時能預先提出的要求也因為不夠人手而延遲了通知大家?還是因為上面的人沒有做好前期計劃,做事總是見步行步,不到deadline也不通知某工作的完成限期?
BTW,我比較相信是最後一個原因。
不管如何,除非我炒了公司魷魚/我被炒魷魚,我總要把工作完成,因此我十分知道無論我如何抱怨,對事情本身也沒有幫助。
Ramit認為,我們應該要學會接受不確定性,因為在創業的路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例如潮流忽然改變,或者科技轉變,令某種產品/服務的需求/供給忽然改變;競爭者數量上的改變對我們生意的影響;網上對我們生意的評價對我們造成的影響等。
創業就是這樣:每一天都會有驚喜,而且往往是驚大於喜。我們必須要願意接受它們,深切地擁抱它們,將它們成為人生的一部分,並努力解決它們,不然我們將會被解決。
Ramit特別指出我們要把焦點集中在可控制的部分。為什麼?首先,如果不把事情分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我們便不會知道應該如何把精力和時間分在正確的地方,那我們的工作便會變得沒有效率。這往往造成創業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錯配有限的資源)。
如果我們把精力和時間放到不可控制的部分,我們將會大大地浪費力氣。例如,我們的生意因為經濟的不景氣而受影響(不可控制的因素),於是花時間做research另謀出路。可是,如果把這些時間放在提升自己產品的質素(可以控制的因素),藉此更符合目標客人的要求,那會否能拯救我們的生意?
我們看到,Ramiy的「擁抱不確定性」其實是叫我們在充斥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找到可以做到、而且是正確的事情。這涉及完善的計劃(知道要怎樣做、做什麼才是正確),令我更相信在公司裡,上面的人對於當前所發生的變化感到混亂且無所適從,結果只有見步行步,大包圍地要求下面的人提供所有可能有關的數據。
當然,數據本身的數量太大和質素不好也是問題所在,但我想一個好的計劃將會解決其他問題。
說了這麼多,卻無助解決事情,只因我只是公司裡的一粒米,沒有發言的地方。唯有把這當作反面教材,為我將來的人生帶點啟示。
你對於不確定性的感覺如何?你又會如何處理之?歡迎留言,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不要忘了subscribe我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