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十六):「我咁做都係為你好!」

「我咁做都係為你好!」我在數十年的人生中已經聽過無數次。說話者很多時為父母/長輩,對象是我或者其他後輩。

記得在年初時,無線在晚上播出了一套關於怪獸家長的電視劇,當中某女星以十分維肖維妙的造型成功演繹出一位總會在你和我身邊出現的「緊張型」家長,當中她怒罵女兒不聽自己的話做事的一幕,更令市民覺得她十分討厭(這代表她演出的成功,是一種值得肯定的「討厭」。哈哈!)
事實上,這是一種不太好的現象:這邊廂,我們明白劇中人過份「怪獸」的不好;那邊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依然以「怪獸」的形式對待別人,並打起旗號以「咁樣做係出於關心」來繼續這樣做。
最近與A談話中,得知他與他的愛人B關係開始轉差,只因對方經常以「怪獸家長」式的態度看待他。B經常不滿A的工作時間太長,覺得那是非人的生活,經常叫A儘快轉工/轉行,找一份不用「24小時」on call的工作,亦常常以健康和感情維繫來勸說A應該投資更多在他們的關係上,更經常主動地找他,逼A放更多的時間在自己身上。
當然,對是什麼也不知道的外人來說,B的要求並不過份,而且還會十分欣賞他希望努力取得work-life balance的態度。可是,得知為何A會這麼忙的我,實在是沒有辦法認同B的看法:A並不是自願地過著「on call 24小時」的生活,而是被典型的「工作、工作和工作」的奴隸型工作文化所影響。
的確,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大可以說一些大道理:「沒有人用槍指著你工作,你大可以轉工。」、「你再這樣下去,將會燃燒生命。」、「為工作而燃燒生命並不是什麼好事,將來身體出現問題的話,公司並不會可憐你。」、「不要這麼奴性好嗎?我們是人而非機械人,我們可不是為了公司而活的!」等等。但是,在說之前,我們了理解到每一件事由開始都成型,都經歷行多不同的事情,亦有很多因素左右,當事人斷不能只考慮當中一個因素而作出決定。
事實上,當在公司裡要顧及相當多的麻煩事,下班後又要面對伴侶對自己的不滿,確實是相當的不好受。
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也不願意將自己代入別人的角色再想。這是十分困難的,因為這需要我們細心留意對方的行為思想,而且要完全把自我意識抽離,完完全全把自己變成對方,進而以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當中最難的一點應該是把自我意識抽離的那一點,因為這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永遠不能夠沒有偏見(自我想法)的情況下考慮問題。但這卻是重中之重:如果我們仍然有自我意識來進行自我批判,去想想對方的行動是對是錯,那就不能以對方的身份考慮問題,結果出現另一隻只是自顧自去想的怪獸家長。
當然,成為怪獸不代表我們不對,可能我們的想法才是正確,但在這裡對與錯並非最重要的事,而是如何去維繫和對方的關係:關係好,我們有機會潛移默化,有機會一起尋找最理想的處事方法;關係不好,即使我們有再多的道理也沒有用,對方壓根兒不會聽我們的任何說話。
這正如Ramit所說的尋找對的目標客戶有異曲同工之妙:要了解自己的客戶所需要的,全力為他們提供他們想要的產品/服務。
當然,怪獸化是一個大議題,我不打算用短短數百字來找到解決方法(或者永遠也到…哈哈…)。我只是聽到了一些事,產生一點感受,抒發一點情感罷了。
你們對於怪獸化的想法如何?當身邊出現怪獸,你們又會怎樣應對?歡迎留言。
不要忘記subscribe我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