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剛大學畢業,以新鮮人的身份進入社會工作,由於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常常犯錯,也常常被上司說這說那。你問我那時的心情如何?我是有是暗暗地咒罵上司,但我更是用更多的時間自責自己為何會犯錯。
那時的我暗自向自己許諾,將來總有一天我必定要成為0錯誤的人!
數年後的我,整個人也成熟了,對公司的了解也加深了,某些少錯可免則免,而大錯有時也避不了,結果我也未能避免經常被上司責備的命運。我經常問自己,犯錯的原因是否因為個人能力問題?
我知道這樣想是無補於是,但我仍然不能限制自己不去這樣想。
我之前曾經提及Ramit對犯錯的態度為何:他深信每一個人也不能避免犯錯,而每一個錯誤說穿了只是某個未如理想的測試,接下來,在走到終點前,前方還有無數的測試等待著我們。
事實上,他對於錯誤的接受程度比我想像的還要高。(當然,這是我從他的影片感受到的,而我永遠也不會知道,那些影片中的想法是他的真實想法?還是他的「理想」想法?)他曾經被無數人問及一個問題:「我(發問者)發覺自己沒有才華,東西也做不好,經常犯錯,這樣又如何創業?」
Ramit 說他十分明白發問者的想法,因為他自己也曾經是那樣的人,並會在創業的道路上不斷質疑自己的能力。他認知到這是必與克服的階段,不然當事人永遠不能走到創業路的下一個階段。
他確認一件事:創業是一條十分難行的路。即使知道了方向(但10個人有8-9個人不會知道方向,這是正常的。),我們也未必能盡如人意地把所有的東西都做好。
所以,每當有人問他究竟如何繼續走這條創業路,他要要發問者想一想,他究竟在這條路上走了多久?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在Ramit眼中,這只是微不足道的時間:他在這條路上走了十數年了,到現在遠會犯錯、遠會遇到困難。他知道,在這條創業路上,學習的時間永遠不夠,斷不能因為某一刻的犯錯而放棄繼續走下去。
另外,他亦深明在人生中很多時也會遇上不能控制的事情,例如環球經濟轉變、競爭者變得更多更強大、科技進步將引入新競爭者並淘汰未能適應的人等等。因此,他會將心思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物上,例如產品的內容與質素、銷售的技巧及渠道、自己的創業心態等等,這樣的話他將更能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回到本文最初的主題:在工作上犯錯。我們不是要找藉口,但是我們必須要好好想想犯錯的原因。把經驗放在一邊,其實那份工作是否真的是十分困難?是否因為那份工作涉及很多不同的單位和來源,令犯錯的機會十分大?我們又投入了多少時間來尋找解決方法?
在好好想過之後,我們可能得出一個結論:原來我們正在處理的工作真的是十分困難,並很難避免錯誤。
這並不是代表我們可以以此作藉口,而是更進一步地令自己好好地調整心情、並盡力地裝備自己,最後把事情做好。
你是否正在面對一些困難的工作?你當下又如何處理問題?歡迎留言或發電郵給我,互相分享一下相法。
不要忘記要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