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風,雖說在前幾天天文台已經說過這風吹得很應,加上漲潮,水位比平時高,在低窪地區/岸邊居住的居民必須留神,但勢估不到前一天還是風平浪靜、一滴雨也沒有,一覺醒來便橫風橫雨,而且意外頻生,一時有吊船撞向居民住處,一時有近岸住宅被大浪侵襲,而澳門也因為這風而死了人,原來這風比想像中更加危險。
安在家中的我,當然是沒有什麼問題,就當是放半天假了(另外半天就是如常地工作…哈哈…)。忽然我看到了一個facebook post的回應,指打風也要工作,因為即使掛十號風球,工作的死線(deadline)也不會延後。雖然看到有人和我一樣在打風下工作,令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自我安慰…哈哈…),但是我也愈來愈覺得香港人太辛苦了,即使是放假也不能完全離開工作。
不,我這次並不是想寫什麼來安撫在打風下工作的人,而是想說說死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可能十分疑惑,為何我會這樣問?死線不就是死線?就是呈交工作的最後限期了!即是說,過了死線而交不了工作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做到在死線前完成工作。
對,這是自幼我的家人、老師、長輩都有教導的事,也是他們教導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因此,從小開始,無論是功課還是presentation,或者是一些不計分但老師要求的工作,或者一些應承了別人會做的事,我都盡量在指定的時間內做好,因為我知道,別人也正等待著我的工作,如果我遲了,我便會影響到別人的工作進度。
直至現在,我也以這種態度做事,可是,在這幾年在外國人手下的工作裡,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原來某些外國人是會視死線如無物。例如,我經常遇到一些無理的死線,如某看來要用數天完成的工作(因為手上有其他工作,分身乏術),他們要求在當天內完成。可是,當我未能在當天內完成時,他們卻會說:「那我再給你一天,好嗎?」之後便忘記了本來的死線。
另外,我已不止一次聽到了他們對死線的態度,而且是高層親口說的話:「工作不能在死線前完成又如何?那就告訴負責人做不了,要延期。過了死線沒有什麼好怕,沒有人會因此而死的。」這種態度與我自小學習的態度很不同,是我的問題?香港教育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差異?
在我看來,他們對死線的態度可能是基於以下的原因:
1. 他們真的不介意死線,甚至視之而無物,不會專登為了死線而趕工。這是文化差異。
2. 他們其實十分介意死線,而且他們深知總會有些人不會理會死線,於是他們選擇給予假死線,為自己留有一手。而深知這種工作文化的高層便輕鬆地說出以上的說話。
3. 他們其實十分介意死線,但更介意自己的主權,覺得自己的工作要由自己決定,不想因為其他人而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工作不能在死線前完成,那便與給出死線的人談一談,看看怎樣解決。
我認為真實原因是介乎第二和第三點。
老實說,我十分欣賞這種想法,因為我們總會有自己要忙的事情,總不能把時間都花在應對別人時間表之上。沒錯,最後別人的工作可能沒有影響,但我們的時間表卻被打亂了?或者如果是數個人同時提出某些要求,而且死線十分接近,那我們也要為此而拼命完成工作?
可是,另一方面,死線的設立應是為了令工作順利完成,如果對死線有問題的話,不是應該在給出死線時提出自己的想法,以爭取另一個合理的死線?而非任由工作過了死線後才與相關人士相討,或者讓他們對這不夠時間的情況負起負任。
你對於死線又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不要忘了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