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前去韓國旅行,與同行的導遊相處得址很好。那位導遊指出韓國人總是以在大公司大機構工作為目標,因為那裡只有在大公司工作才有前途及「錢」途。這令我感到很幸福,因為至少在香港,我們不用盲目追求在大公司工作,有很多有潛力的小型公司供我們選擇。
有說在大公司工作較好,因為大公司的客戶較大,如果是做對客的工作見識會更廣;大公司程序較足,做後勤的會學到很多較為正規的工作程序;大公司的名字較「響」,轉工總會有「著數」。同時,亦有人選擇在細公司工作,因為工作效率會較高,不會被繁瑣的程序拖慢工作的進度;升職機會較快,因為人不多,員工經常也要「一腳踢」地工作。
我相信無論在大公司和細公司工作,我們總能找到好處和壞處,這關乎公司本身的文化和老闆的取態。大公司的特質和文化不會必然是好,細公司的也不會必然是壞。但時,很多時候,細公司(或者中型公司)也會下意識地打算模仿大公司的特質,結果好的學不了,卻令整體的工作文化和效率也下降。
其中一個細公司會模仿大公司的是開會文化。我曾經在一間上市公司工作,那裡看來十分喜歡開會文化,經常看到高層在會議室開會。當然,我不是與會者,不知道會議內容,也不知道那些會議是否有用,但開會的頗繁程度令我感到驚訝。
現在我在一中型公司工作,員工數量當然大大減少,但開會的次數卻能與大公司匹敵。再一次,我還未「有幸」能參與其中,但我的上司卻經常埋怨每天的時間就浪費在大小不同的會議上,而那些會議的效果卻不太彰顯,甚至有點浪費時間。
身位一位旁觀者,我的感覺是:如果把會議的時間減少,與會者們都能花更多時間在自己的工作上,那麼工作的效率便不會受影響。但是,為何那些高層卻想不到這些看似顯淺易明的道理?
在我看來,高層們正正是把大公司的開會文化帶來現在的公司,原因可能是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不再是在以往的大公司工作?或者他們天真地以為可以將全盤以前的工作手法都帶到現在的公司?
我當然明白當工作涉及多個部門,適當的會議是需要的,但當一些與會者(我上司)也覺得會議太多和太無效果的時候,問題便需要正視了。
另外,有些細公司的高層也會模仿大公司的高層,主力「管理」下屬,拒絕做任何與營運有關的工作。這是一位朋友真實的例子:他的公司算是中型公司,近年不斷擴張,員工數上不斷上升。可是,由於他所屬的部門只屬back office,他的部門未能爭取到更多headcount,最後整個部門只有3人,而朋友就是負責所有營運工作的人,而另外兩位,一位負責其他性質的工作,另一位就是所謂要管理下屬的高層。
每一天,那位高層便不停地把不同的工作交給我的朋友,而部分工作的deadline更是即日。即使高層看到的我的朋友花了整天的時間來做他所給了的工作也做不完時,他並未有伸出援手,卻不停落井下石,說他做得太慢,或者做錯了。
當然,我未有細問朋友的工作,不能斷言朋友的工作質素的好壞,也不知他有沒有太主觀地說出這件事,但有一點我卻是十分肯定:一位正常人看到下屬盡了力也做原完工作,他應該要評估一下是否給予太多工作?他是否需要幫手做那些營運上的工作?而非因為高層的光環而拒絕去做下層才應該做的工作。
事實上,很多細公司/中型公司為了成為大公司,未學行先學走,學了大公司的階級分野,也學了大公司的開會文化或其他不好的習慣,但其實不論是規模還是人心卻仍然未準備好/未算合適。我想這是細公司/中型公司必須要注意的事。
歡迎各位留言討論!不要忘了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