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朋友苦訴,他的老闆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會投訴一番,一時投訴他這樣做錯了,一時投訴他那樣做漏了,一時又投訴他必須要proactive。這些投訴快把他逼瘋了,結果他選擇離開。
他表示,他畢業了數年,轉過一、兩次工,每一次的老闆也未有這樣頻繁地投訴,但今次的老闆卻不知何固經常投訴,令他實在是吃不消。他經常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得不好,但當他發現那位老闆對其他人的工作也不斷投訴的時間,他發現問題可能出現在那位老闆身上。
我未曾在外地工作,所以不知道外國人是否經常投訴,但就我所見,香港人很多時也會因為不同的理由在不同的地方投訴。
我最近看到了一個論壇的帖文,發帖者十分慷慨地提供對股票市場的看法,其他的看法亦有很多次真正發生了,因此他的支持者開始直線上升,很多人也問他的意見。可是,並不見得所有人也喜歡他:有人惡意批評他胡亂吹水欺騙其他人。
我的想法是,那位開帖者分享他的想法是一回事,別人接受並跟從他的想法與否是另一回事,當中並沒有強迫的情況發生,都是你情我願的,如果不相信發帖者的話便不理會那帖,為何要向發帖者投訴來引起罵戰?(不會是為了幫助吸引更多人來看,因為不需要做到這個地步那帖已經是某討論區最熱門的帖之一)
很多時候,我會想是否因為香港人理力太大,令他時常希望爆發一下?結果當一些不如所想的事情發生了,當事人想也不想便投訴,情緒一下之間便爆發了。或者,香港人太有自信,總覺得自己所想的都是正確,別人的意見就是錯誤、就是謊言?我在想,究竟如何能舒緩一下這些投訴?
我的朋友曾經向我轉發過一篇關於人際關係的文章。該文說,不要希望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這是不可能的:總會有一些人不喜歡自己的一些說話、行為或想法,如果勉強要改變自己,把自己變成別人心中所想,藉此討好別人,那將會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我們將會迷失自己。
的確我們能從別人的言行舉止看到一些我們一直忽略了的想法,這時候我們應該從中學習。但是,同一時間我們必與保有自我,不要把一些沒問題的想法都一一拋棄,只做別人想自己做的事。
正如我的朋友,他可以聆聽老闆的投訴,並想想如何把當中的正確想法融入自己當下的行為和想法?那老闆也應該要學習如何聆聽下屬的想法,而非只是根據經驗和自信(或自大?)來行事。
當然,這些事情說得輕鬆,但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往往不知如何做?我認為時刻保持「自己正確,別人也可能沒錯」的心態行事是第一步,之後我們要學會時刻把自己抽離,以第三者的角度看事情,以及盡可能聆聽第三者的意見,再一併進行分析,以盡可能看到更大的畫面。
這是盡人士的手段,最後得不到結論也沒法子,但我們已經在過程和結果學到了很多。
歡迎留言發表你對以上討論的看法!不要忘了sun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