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一個十分瘋狂的想法:找一個空閑的一天,在踏出家門後隨便上巴士,再在隨便的一個站轉車,在毫不知情的情況遊覽一下香港。
這個想法遲遲未變成行動的原因之一是,這樣做的話那天的車費將會很貴(笑)(除非是身在台灣,那裡的巴士在首十公里路是免費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總是希望知道目的地是哪裡。
我相信第二個原因是很多人都會有的想法:儘管我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冒險精神,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總希望在已知前路的路上行走,因此我們努力讀大學、到某熱門行業的大公司工作,至於那些冒險精神就留在旅行探索當地好了。
對,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有一些人即使存有以上想法,他們仍然選擇走上未知的道路,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會是正確的選擇。
最近經常看到朋友在facebook為他的轉售產品賣廣告,他在約一年前開始了這盤生意,我曾問他現在的利潤有多少,他說他的生意規模仍然十分小,現在的收入並不多,但他看到了機會,也看到了希望:對他而言,即使目前賺到的仍然不多,他也認為這是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而且為他帶來離開會計的希望。
對,他也是行家,只是他不是在香港打工而已。他其實是一位外國人,我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他,經歷了很多,現在他是我的好朋友之一。他在外國的會計工作做得不太開心,主要是因為公司的打壓。但是,正當他不知要怎樣去繼續向前走,他遇到了一位做轉售生意的朋友,並在一連串的討論之後,他決定嘗試一下。
事實上,很多人都是經營轉售生意,因此在這個有很多競爭對手的市場裡,我的朋友要在這個市場裡賺大錢的話,他必需要是一位很能幹、而且是很有人脈的人。當然,他不是任何一種人,所以他永遠也不能藉著轉售生意賺大錢(笑),但這又如何?他沒有想得太多,只想找到機會和出路,於是他行動了。
這是令我最佩服的行為:即使不知前路如何,我的朋友依然向前行。
很多時候,我們失敗的原因在於我們想太多,不敢行動。即使我們都知道我們不行動的話永遠也看不到另一條路,但我們依然選擇停在原地,或者繼續行同一條路,向著同一個不想去、但已知道目的地、或至少看到沿途風景的道路。
這樣會安心一些,不是嗎?
如果鄭凱恩 Angel也是這樣想的話,她便不會去努力實踐在緬甸建音樂學校的想法。我不認識她,只是在過去的《星期日檔案》裡看到了她的故事,知道她為了緬甸的山區小朋友,放棄了自己的公關工作,即使家境清貧仍堅持對外國貧困兒童不離不棄,這確實令我十分佩服。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背後有沒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但這女孩的行動卻不是假的,而且我在她的眼中看到了光芒和堅持。我相信她必定能夠把夢想實現,那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認為這個題目十分值得深入討論,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