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八十六):相處 = 理解 + 接受

今早看到一篇關於情侶相處的文章,內容是有關某情侶從相識到現在都未曾試過吵架。別人聽到都覺得很驚訝,因為很多情侶關係再好也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情況。

一問之下才知那對情侶未曾吵架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討厭吵架,為了避免吵架傷感情,他們便總是客氣對待對方。其中一方覺得儘管相處的氣氛十分平和,他卻總覺得兩人之間隔著一道城河。
文章作者認為這對情侶不應在對方面前一直都這樣客氣,因為我們都是人,都是有自己的觀點和脾氣,如果為了能平和相處而處處忍受,則會令雙方也不能好好了解,結果即使相處氣氛再平和,他們也好像未能拉近距離。
作者十分贊同適當的吵架能令情侶關係變得更親密更好,因為這將會是互相更深入了解的好機會。當我們知道對方更真實的一面,我們將會更懂得如何對待對方。
說實話,我並不全然認同作者的觀點。
當然,如果一對情侶在人前十分恩愛,內心卻總是覺得與對方有距離,這自然是有問題,他們可能真的要想法子去了解對方,例如藉著吵架這渠道。可是,我認為並不是所有人前恩愛的情侶內心也是有某程度上的距離,同樣地,吵架也非一個有效的了解彼此的方法。
我認為每一段關係的關鍵在於理解和接受,當雙方都能做得到這兩件事,他們便能好好地相處,而且不會感到內心存在距離。
理解是第一步。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成長經歷,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不同的環境下成長。一生中,我們或者會遇到很好的人生導師,或者很差勁的同學,或者很嚴格的上司,或者很狡滑的同事,他們都會一一影響著我們對外在事情的看法,令我們對某件事接示認同或反對。
由於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我們必須先要好好理解對方的想法。這種理解必須要盡量不帶上個人感情:我們絕對可以支持和反對某觀點或行為,但當我們打算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把個人觀點放在一旁而只看別人的觀點將會百利而無一害。
理解就是字面的意思:理解對方為何有某個觀點?支持的理據在哪裡?有沒有不合理/奇怪的地方?要嘗試接受對方,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即將要接受什麼觀點。
然後就是接受。我們必須要說服自己,對方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一些自己認同的觀點,也有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觀點。可是,不管是哪一面也不能完全代表對方,因為人類就是這樣複雜的個體。將心比心,問一問自己是否很多時候也會出現思想上的衝突?在這個時候以這個想法看待事情,在那個時候卻以其他的想法左右決定,而我們是否都喜愛這些不同的想法?
我想是「不」。
想到這裡,我相信我們便能開始接受人類是不同想法的集合體,既然我們都能接受不同時候不同的自己,為何我們不能接受其他人?說到這裡,我認為在理解到接受的過程不應投放太多私人感情,因為那些感情將會影響我們的判斷,令我們自然而然地拒絕那些持有與自己相反意見的人,最後接受不了對方。
我一直也相信,接受並不代表認同,只是代表我們接受這個世界有多於一種想法的存在。我們可以繼續反對,但並不需要強行將它們排除在人生之外,而能夠與自己共存。當我們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我們便與對方的關係便能升華。
以上只是我個人有限的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不要忘了要subscribe我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