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我的其中一種興趣就是打籃球。由於我天生高大,打籃球有優勢,有些跳起搶球的動作較為得心應手,令我總能從這個運動裡獲得滿足感。
籃球,說穿了就是把一個球投進一個比籃球打少許的圈裡得分,分數高為勝。這個聽來很簡單、做來卻很困難的運動,動輒要花上數年或更多的時間,來讓運動員掌握更高的技巧。年少的我當然不知道那麼多了,也沒有受正規的訓練,只是不段的投籃、投籃、再投籃。結果當然不需明言。
隨著年紀漸長,我開始接觸到NBA影片,也看過了運動類漫畫神作《Slam Dunk》,知道在拿著球到投籃這個過程之中,存在著數個重要的步驟和姿勢。只有把這些步驟和姿勢做得完美,要把球投進籃框的機會率便會大增。
這可能是我自懂事以來,第一次了解到一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原來包含很多關鍵的行為。
隨著我不斷接觸社會,我開始接觸得更多這些事情,例如投資股票並非看起來的買和賣那樣簡單,又例如與別人相處也不是只有對別人示好便成。要做好這些事情,我們必需做對當中的某些行為或者關鍵,而這些行為和關鍵往往是花時間的。
我開始相信,世上差不多所有事情也是看似簡單、當中的過程卻總會被我們忽略。我們看不到那些過程,只看到開始和結束的行為(例如打籃球的拿球與入球,投資股票的低買和高賣),於是自以為這些事情很簡單,一個正常有手有腳的人應該會做得到且做得好。這種偏見令我們看不清現實,也令我們對現實抱持過高的期望。
是故,我們經常看到上司/老闆們不停抱怨下屬的無能,一些工作看來十分簡單直接,下屬往往不是做錯了、做漏了便是在限期前完不了。例如簡單的一份balance sheet,平衡資產和負債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對了根本不用花多少時間,於是當我們看到下屬花上比我們預計多一倍的時間也未能做好,我們便開始怪罪他們做事沒效率、能力未達標、做事不上心等。
但是,這些想法真的是正確的嗎?還是說老闆忽略了一些他需要留意的過程?例如遇上錯誤時用來找錯的時間?系統的先天缺陷令效率減低?取不到某些資料令工作步驟增多了?對老闆來說,這些都是藉口,因為他們請別人來做這些工作,便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取得想要的結果。過程不重要,只有結果才重要,如果某某交不出滿意的結果,便僱用另一位更有經驗的來做!
我未有當過老闆,當然不知道這是否一個老闆應有的想法和態度,但我真心覺得這是錯的,特別是當我已經有數年做別人下屬的經驗,知道很多事情往往並不是看的或說的那樣簡單。有些過程我們主動忽略了,不代表它們可以被忽略;它們的存在於完成某事上也有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老闆/上司,「沒有時間」可能是你推動自己工作得更有效率的理由,卻不是你忽略過程而只看結果的藉口。我想他們應該開始重視一下過程了。
以上只是小弟的有限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也不要忘了要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