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九十一):收成在中年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自己30歲,已經很老了。最常說這句說話的通常是女生,因為他們相信女生過了30歲之後皮膚開始變差,身體機能也開始衰退。這我能明白,因為長時間工作令身體過度疲勞,加上香港環境污染令人們的健康變差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願意抽時間出來做運動,令他們的身體強壯起來,使他們在壓力和疲累之下仍然能維持健康的身體。說穿了,健康與否,與及身體的老化速度,其實都是與我們做運動的時間成後反比,愈做得多運動,身體愈健康,老化得愈慢。
事實上,當我一想到現代人的壽命為七、八十歲,我便覺得30歲仍然很年青。
其實擔心自己年齡漸長並不是女性的專美,很多男性也十分在意自己的年紀。但是,在意的方向不是女性般的皮膚緊緻程度,也不是對尋找下半生可託付終生的人的擔憂,而是在意自己的事業。
自古以來,三十而立對於男生來說特別在意。特別是在以前男性以一家之主的姿態出現在人前,男性自尊的主導令很多男性十分關心自己在三十歲時的成就。
儘管現在社會開始由男尊女卑變成男女平等,男性照顧女性的心態依然時社會的潛規則,因此當男性未能在公開試取得高分、入讀最好的大學和修讀最好的學系、畢業後未能找到最有前/錢途的工作、三十歲時未能事業有成賺到錢,他們便會開始擔心和憂慮,感到自己技不如人。
但是,實際上在30歲前取得成就的人卻並不多。如果只是以賺錢的多寡來評價,每月要賺取多少才算有成就?五萬?十萬?還是更多?但高處總是未算高,因此以月入來評價只能是其中一個指標,卻不能定斷一個人是否有所成就。
今早看到一篇文章,指出很多很成功的人都是中年的人,例如麥當勞的創辦人、Netflix的創辦人等:沒有多少個人能像facebook創辦人一樣年紀輕輕便做到大公司的CEO。當然,一切也是關於時機:如果在年輕時便能把握機會,那取得成功也不會是天方夜譚,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年輕時取得「把握機會」的資本?例如知識?財富?人脈?
這樣看來,「中年」與「成功」同時出現並非偶然,而是「中年」某程度上成就「成功」。正如Steve Jobs所說,人生每一個經驗都有其作用,關鍵是如何把這些「點」串連在一起。年長的人,理論上有較多「點」可以串起來,那麼成功的機會率看來是提升了。
總之,要取得成功,我們必須要堅持信念,不要在仍然有四、五十年的人生等待著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消沉失意。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有限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也不要忘記subscribe我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