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自少老師和父母都會教導我做人要準時。約了別人在某時某地相見,如無意外的話必須準時到達或者早到,即使是遲到也不可能太遲;所有工作也需在限期之前完成,不然會影響進度。我從未想過,隨著年紀漸長,我身邊出現的人或發生的事,愈來愈遠離準時這想法。
首先是對人的準時。在職場上,雖則我只是一名小薯仔,我也不時需要參與一些小確會議,以討論一些工作上的難題或程序上的困難。可是,十次會議總會有六、七次是遲了開會,而且會議超時,影響了其他五作的進度。
和我開會的人很多不是高層就是平時職務教為繁重的人,我當然十分體諒他們很多時也因為職務纏身而不能準時與我開會,但若果我是他們的話,我必定會準時出席約好了的會議,即使我當時如何地抽身不暇。
這除了時因為自身的原則和習慣使然之外,我也深信準時是其中一個表現出尊重別人的行為。正正是因為某個活動/某場會議至為重要,我們才會準時現身。我對自己有這份要求,相對的我也會期進別人有同樣的期望,不論對邊是日理萬機的高層,還是和我一樣的小薯仔。
但是,在職場上待得愈久,愈發覺很多人的時間觀念和我的不太相同:至少他們會認為遲到並不是什麼大事,也期望當他們要求推遲某活動或延長某活動的時間時,我會點頭答應。
當然,很多時我也會答應,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重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且工作不只是埋頭苦幹地做,而是要互相合作。如果連別人的一點小請求也做不了,如何能繼續合作共事?結果,我便經常做了「下把」的位置,經常遷就別人的時間表。
但是,如果你問我,我會否因為經常「蝕底」而想變成和別人一樣?我的答案是「否」,只因為準時是我不會輕易改變的原則。
除了做不了準時之外,很多人也總會視死線為無物。我這裡是指公司內部工作的死線。
我一直也深信,死線的出現,是因為某個工作必須在限時之內做好,不然將會影響深遠。因此,在死線前完成工作理應是最基本的行為。這適用於讀書時的測驗考試,適用於所有比賽,也適用於社會上的大小規則(例如準時交稅),但卻不怎適用在辦公室工作。
例如,我一直以來負責的一些工作,對上一次能在死線前完成已是五個月前的事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那是因為公司最近不停引入新工作程序和新系統,但是那些新程序和系統卻不能如願地協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工作的死線卻未有改變,結果每一項工作的死線都變得一文不值:在死線前完成工作變成是Bonus,完成不了也是情有可原。
我當然理解新事物上場必然會出現短暫的混亂,我們也要花時間適應,但問題是如果早已經預見了這情廿,為何不改動一下死線?最初的一、兩個月不去改動死線可能是因為要測試水溫,看看工作需要多少額外時間,但在五個月後依然不願意改動死線就是不理會實際情況而只是一味追求理想的行為。
當然,我深明「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如要改動死線,其他工作亦會受影響,但是不改動的話,死線的存在便變得不再有意義。
儘管如此,我也沒辦法去改變這種生態,唯有盡量改變自己來適應。
以上只是小弟有限的想法,歡迎各位留言,也不要忘記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