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開始轉涼,人們外出都會穿上厚重又保暖的外套,御寒之餘,它們也收擋風之效,因為即使是高樓大廈十分密集的香港也總會有空曠的地方,難免「風勢有時頗大」。
其中一個我經常出現而在冬天十分大風的地方就是九龍塘巴士總站。由於該總站的設計與地理位置,每當冬天逼近時,那裡都會刮起冷風,令我每一次在那裡下車轉乘港鐵時,我也要雙手插袋,逆風而行。
如果是下車轉乘港鐵的話,暴露在戶外的時間只有數十秒,捱一點兒冷風便能進入港鐵站內,這算是十分幸運了。如果是從港鐵轉乘巴士的話,當巴士司機仍然待機,不能開動巴士,乘客們便要麼港地鐵站內等待著,要麼便到那戶外的巴士站、吹著冷風地等巴士開車。
就在數天前,當我如近常坐巴士到九龍塘轉乘港鐵,我一踏出車門便感到十分寒冷,刺骨的寒風彷彿穿過我的每一個毛孔,令我深深感受到冬天的來臨。那一刻的只想快快走進港鐵站內。
那時,有一位中年婦女站在巴士站等上車。
那是真的時十分早的時間,因此我對於一位在如此早的時間,於凜烈的寒風下等巴士的婦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就在我踏出巴士的一刻,我聽到巴士司機大聲說:「先進來吧!外邊太寒冷了,不能繼續待著。」
我當下感到十分奇怪,照理除非誤點,巴士不會在到達總站後立即開車,而是給予巴士司機一些休息的時間。在休息的時候,乘客不能進入巴士內。
但是,那為巴士司機竟然讓乘客先上機,理由就是簡單地想讓她避一避寒風,這種破例的行為令我忽然感到十分敬佩!
我想,並不會有很多巴士司機會願意冒著被責罵的風險這樣做,而我相信如非那天太寒冷,加上時間太早,周圍沒有人,那位司機也不會這樣破例。
事實上,即使在香港這種先進的城市,我們也總會在不同的地方見到奇怪的規矩,但我們卻要盲從。最佳的例子是最近某所學校的學生在網上聯署批評該學校的校長在寒冷的天氣下也不容許學生穿著羽絨外套或其他外套,堅持要學生最多只能穿上校褸。有需要的話,學生們可以在校褸裡加穿御寒衣物。
我當然明白那位校長想什麼了:只容許穿上校褸作外套是重視學生一體性的使法,而且也能確保沒有非該校學生的人藉故進入學校,防止任何不快的事情發生。
可是,這種出於好意的舉動,卻忽視了正常學生在寒冷天氣下對適當外套的需求。作為一位過來人,我很清楚很多時校褸也只是虛有其表,不會比其他外套更能御寒和擋風,卻比其他外套更重更不方便。它的主要重途看來只是為了辨識學生而已。
我明白校長這樣的一意孤行有其考量,只是有時候站在太高的地方看事情往往看不到事情真實的一面。我當然也明白每一個行為總會有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但當下所面對的問題是學生的健康狀況,我想作為一校之長必須要好好重視。
我知道規矩的制定是維持某地良好運作的關鍵,太多的例外也會令人無所適從,但正正是因為可能出現的例外,我們才必須去思考是否當下的規矩出現問題?
以上只是我小小的看法,歡迎各位留言討論,也不要忘了subscribe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