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一十七):不服輸,不認錯

上星期在老闆面前匯報一些資料,也乘機告訴他我之前做錯了一些事情。他一如以往地沉著氣,不假思索便說:「錯了便錯了,沒有什麼大不了,我們也是人,也都會犯錯。我們唯有接受它吧!」我早已知道他會這樣說,因此我才斗膽向他告白。

我想這種接受錯誤的文化是我公司其中一個令我感到滿意的地方。當然,當錯誤太大,後果太不堪設想,作為管理層當要要正視問題,但若然他們能接受「錯了便是錯了,輸了便是輸了」的心態,他們將能令員工更加為公司賣命,而非因壓力過大而離開。
韓國人在這一方面真的比較遜色。
昨天新聞報導有一名韓國商人在某酒店殺害了妻子和兒子。那名韓國商人是某大型朱古力品牌的CEO,聲稱因生意生敗而走投無路,打算以自殺來解決問題,最後反而殺了妻兒,自己則喝醉酒獨坐在房間裡。
我的朋友一看這宗新聞後,第一個反應就是感到無奈,然後就是憤怒。他不了解為什麼最後死的是他的妻兒?他憑什麼來為妻兒決定生死?更重要的是,他為什麼會因為聲稱的生意失敗來打算終止自己的生命(最後更終止了別人的生命)?
朋友對韓國人略有了解,因為他本身就是在韓國公司工作,每一天都看到韓國人那種自尊為先、不認錯不服輸的心態。他說韓國人永遠不能失敗,因為國家的競爭十分激烈,如果某人失敗了,他將會輕易地被其他人所取代,因此他們不會接受失敗,也不會輕言認錯(認錯就等同失敗)。
例子是,每一次當韓國人與客人開會,他們都會100%認同和承諾客人某些要求,即使他們不知道是否能夠做得到。他們的心態是:「客人永遠是對的,我們必須要滿足客人的要求,不然就是失敗;我們不能失敗,所以不能也不會拒絕客人的要求。」
另外的例子是,在工作上韓國人也不會認錯,即使最後犯錯了,他也會說這是某某同事的問題,是其他人不配合才會造成某個錯誤,他自己才是無辜受牽連的人。先不論事情的原委,當錯誤出現,我們應該要接受並想辦法改正,而非在找出誰應該當代罪羔羊。
我當然明白韓國人本身的壓力。他們自小便要在學業上爭取好成績,從而考進名校學習。之後,他們要努力在公開試中考取高分,從而擠進某幾間著名的大學。這不切都是為了令自己有條件在某數十間大集團裡爭取到一個職位,不然他們的前途將會十分難過。這不像我們香港那樣,即使找不到大公司的職位,我們也可以在細公司工作,前途也可能依然一遍光明。因此,在這種文化底下,韓國人不得不把失敗看成是絕路。
這也許就是早前自殺的韓國巨星的主要壓力來源:不能錯、不能輸、要滿足別人所有要求、要每一次也做到最好,奈何明星也都只是普通的人類,永不能做到完美,於是不斷的為自己施加更多壓力,最後患上抑鬱症,在二十多歲人氣旺盛的時候選擇輕生。
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把犯錯過件事情看輕一點,不能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沒錯犯錯的那一刻你會令到別人失望,那又怎樣?內疚能改變事實?消沉能挽回劣勢?過大的壓力倒頭來只會傷害自己,或進而傷害別人。
但願那位妻子和兒子能好好安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