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一十三):校園欺凌(上)

上年年底,我的同事和我的上司曾經發生了一個小爭執。話說同事正在負責公司年度核數的事,核數師想向他取某些資料。同事不熟那些資料,於是問我索取。我指出某某檔案已經包含所有核數師要用的資料,他只要直接把那檔案交給核數師便成,上年也是這樣做。

一段時間之後,上司問同事應付核數師的工作進展如何,方發現同事正打算用我的檔案再抽出某些資料交給核數師,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再加工」我的檔案。上司不悅,問為何要當同事的時間有限之時,他仍然要花時間去做核數師自己的工作?
同事回應說那檔案不是把資料集中在某一張excel試算表,核數師收到後必然會有很多問題,何不好好整理一下資料再交?上司則說既然所有資料都在那檔案,接下來的資料整理就是核數師的工作,而且上年核數師也是用那個檔案工作,同事實在不需要「餵食」到如斯地步。
最後當然是上司取得勝利,但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我們看到了人們會因為持不同的想法而出現爭執:同事認為與其將來被核數師不斷打擾,不如一步到位,把整理好的資料交給核數師;上司則認為同事的時間已經不夠,工作經常在deadline時也做不完,如果再花時間幫核數師工作的話他自己的工作則永遠也做不完。最後,上司運用其職位的權能令同事屈服。
說到這裡,你能想像到以上的事例與校園欺凌有什麼關係嗎?
再說一件有關我自己的事情。這是未經證實的,而且永遠也證實不了:在中學的最後一天我被指在過去一年每一天也遲到了,理應記過,但我在中學時每一天也是學校頭數十名回到學校的人,每一天也是在一早待在班房裡做功課/溫習,而且同學也知道這件事,所以我絕對是被人誣衊的。我當時一笑置之,老師也認為我說的是事實,也想我應該是得罪了某些人,他們才在遲到時借用我的姓名登記。
我想想以前有沒有得罪別人?我想只有一次,當某些讀書不成的別班的同學想和我的朋友動武時,我出手阻止。我不確定那些人會否因此先得我多管閒事而不喜歡我,結果做出一些無聊的誣衊之事?還是我想多了?但是有人認為我這個人不是他們的同路人卻是事實。
第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各執己見的最差後果就是發生爭執;第二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們會因為自己對某人的想法而左右他們對某人的行為和態度。事實上,這兩個故事都道出了一個事實:我們的主觀想法往往會為一段關係帶來衝擊。這種衝擊可能只是以口角收場,也可能會做成肢體衝突、誣衊或言語欺凌。
看來,我們找到了在過去一集《星期日檔案》中蒙受校園欺凌的當事人都找不到的被欺凌的原因之一(當然不會是只有一個原因):犯事者主觀意識過剩。
我記得在《檔案》中,受害者A(抱歉,忘了姓名)曾經問及犯事者為何要欺負自己,那犯事者則說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只是因為不喜歡受害者;受害者B也知道了自己被犯事者欺負的原因只是純粹的因為自己不愛說話、只愛看書。他們都覺得自己很不幸,竟因為一些看來不是什麼合理的原因而受苦。但是,在我看來,當犯事者是過分主觀的人,以上的原因便足以引發欺凌事件。
原來,在我心中人類是說道理的生物,他們卻會因為主觀的想法而做出不合理的欺凌?既然知到了這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又有沒有方法去改變校園欺凌的問題?
明天將會告訴你我那極端的想法。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