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一十六):治病兩難

最近在工作上十分忙碌,因此經常想抽一些時時放鬆一下自己、調整一下心情,於是開始了追看一套已經完了的美劇《Breaking Bad》。這是一套講述主角忽然得知自己患上末期肺癌,於是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來製毒,希望藉著販毒來賺取多一點錢,在死前能多留一點給家人的故事。

最近看到的一集是關於主角的家人終於知道主角患上肺癌,感到難過之餘也希望說服主角接受治療,但是主角卻極力反對,於是全家人便開了一個家庭大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十分支持這個家庭大會的設計的這一幕,因為導演刻意安排了很多處在不同立場的人在這一幕發表對於一位患上末期肺癌的人是否應該接受治癒的意見。這令我更加感受到一個有家人患上癌症的家庭裡,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感受。
首先是懷有主角小孩的妻子。她的主張是支持主角接受治癒,因為她實在十分受主角,不想失去主角,同時她正在懷著主角的女兒,她希望在女兒出生後,她能夠和主角一起養育女兒,看著她長大;也希望主角能和自己一起照顧現在已步入青年期、身體有殘缺的兒子,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在一起,互相扶持。
之後就是那位有殘缺的兒子。他當然也希望主角接受治癒,因為那是他的父親:那位從小以來一直在自己身邊不離不棄、不會因為自己身體所上的缺陷而對自己不好的父親。他十分討厭父親主張不治療的決定,覺得他是因為沒膽去承受治癒過程的痛苦而放棄。他這樣說十分有說服力,因為他就是一個儘管身體有殘缺,卻仍然努力生存,不會因為別人的目光或艱苦的人生而放棄的最佳例子。導演創造這一位角色,成功地令人(起碼令我)更加明白「日子艱難也要過」的道理。
接著是妻子的妹妹。她表示應該支持主角的決定,因為其他人根整無權去決定當事人的生死。這是典型的美國人性格。而且,這位妹妹在醫院工作,曾經看到了很多患癌症的人在接受治癒時的痛苦,而當中更有些人在死前不斷地被醫生「折磨」,不停地抽取樣本作為治療之用。這位角色是典型的看破紅塵的人,不會因為親情而無視現實的情況,也令觀眾們了解到,其實化療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之後就是妹夫。他與主角的關係比較疏離,與主角的關係不像方才3位角色般深厚,也沒有利害衝突,是一位局外人般的角色。他最初十分支持主角接受治療,因為他也不想因此失去一位善良的姊夫。但是,在聽到妻子的一席話後,他又覺得妻子的意見十分合理,因為妻子的想法正是現實的情況!他是一位好丈夫,十分支持和遷就妻子,這一次當然站在妻子的那一邊。
最後當然是主角本人。他不願意接受治癒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財務上的困難。由於他的肺癌已到達第三期,治療的方法已經不多,而且涉及的療程將會更為昂貴。主角的妻子曾說金錢不是問題,大不了向別人借,生命才是難能可貴的,但要主角為求保命而借貸,並在死了之後為家庭留下一身負債,他做不到。第二個原因是他覺得與與期終生吃十多種藥、定時定候做化療來保命,過著一些非人的生活,何不擁抱死亡,並在有限的日子裡珍惜與家人的時光?我接受主角的第一個理由,因為這必定對家人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他們將來有機會會埋怨,但我卻對第二個理由不以為言:天曉得他接受治癒後病性會減輕還是惡化?他這種想法只是消極的想法。
不管如何,編劇令他接受治癒,也令他走上成魔之路。他的製毒決定到底會為他帶來怎樣的人生?就讓的拭目以待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