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二十八):機械.開心

昨天上班前,我到了公司附近的超級市場買杯麵作早餐。由於那時候天仍未光,超市裡面只有小貓三四隻,我很快便拿到了想買的東西,到付款區結帳。

在我的前方有一位衣裝挺拔的男人在結帳,我當然不認識他,也沒有興趣知道他買了什麼。只是看他與那位女收銀員吹水,他們應該是認識的。我無意中聽到了他們的說話,心裡頓時變得複雜。
男:「你仍然未轉工?在這裡做收銀員都多久了?」
女:「很久了!我一直也有找其他工作,只是仍然未有回音。既然如此,我就暫時繼續在這裡工作好了。」
男:「也對。反正其他地方做的工作也是大同小異,機械式地做。最緊要做得開心。」
女:「對,開心最緊要!我在這裡也做得不錯。」
之後男的就走了,我也快快付款然後回到公司。我同意以上的對話十分普通,我想在其他場合你也可能聽過類似的說話。只是,在對話中所提及的「機械式工作」和「開心地工作」,卻令我陷入深思之中。
這裡有一個前提:若你自問能在「機械式工作」中找到「開心」,我恭喜你成功了,你可以以旁觀者的角度參與以下討論,不然我們可能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尋找答案。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工作情況,但在我看來,大部分香港人每一天也是在機械式地工作。這裡的意思有二:一是工作本身的變化不大,令負責的人每一次也用相同的程序和手法工作;二是負責的人日復日、夜復夜地工作,活像個機械人般生存著。
不管是哪個意思,我也覺得十分難以接受:我們十分幸運地擁有了生命,卻未能活出生命的精彩,反而為了生存而被逼過著機械般的人生,於在生的每一刻為了金錢而拼搏努力,大部分人失敗了,而當中更有不少在老年過著「以錢買健康」的生活。
有些人覺得,正正是因為生命有限,我們才要在年輕時努力賺錢,不然將來的日子更加難受,因為當我們老了,體力和精神也大不如前的情況下,我們很難與「長江後浪」競爭,最後只有被淘汰。
結果,這些人錯過了當下的時光。他們太集中來將來,把整副心機也放在將來的生活上,希望將來能擁有以前沒有的東西。少部分人做到了,但他們所失去的與大部分失敗的人都一樣:逝去的青春已不復還。
儘管早已有失去什麼的覺悟,我還是可笑地信奉著「為未來而努力」的想法,每天不管開心與否,機械式努力地工作。
記得早前有報導指香港在「最不開心的城市」的排行榜名列前茅,這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某程度反映出我們生活的方式錯了,令我們比起其他發展落後的地方更加難以擁抱快樂。
想像著將來能比其他人舒服地生活是一件快樂的事,但的認為快樂更是一種當下的感覺,透過五感去感知當下發生的事,並坦盪盪地接受;沒有了「當下」的我們,又怎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只以機械式工作生活的我們,又怎能察覺到當下的快樂?
想到這裡,再一次回想那對男女的對話,我好像變得糊塗了:我們如何能從機械式的生活中找到快樂?這討論看來已經升華至哲學層面,實在不能用三言兩語來解釋。我只能簡單地想,「機械式工作」和「開心地工作」之間被忽略了一些東西,令兩者在大部分人的人生中不能相連。至於那些東西是什麼?是人際關係?是自我接受?

我現在仍然努力尋找答案。

Leave a Reply